蛋白激酶C对焦虑样行为小鼠前边缘皮层突触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症是最为广泛流行的精神失调症之一,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的γ-氨基丁酸、五羟色胺和谷氨酸能系统的功能缺陷被认为与焦虑症的发病机制有关。但是在这些区域,细胞网络和突触的病理性改变及涉及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长久以来的观点认为五羟色胺能和γ-氨基丁酸能的突触功能缺陷与焦虑症相关。选择性的五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和γ-氨基丁酸受体增强剂被用来作为抗焦虑药物使用。但是由于副作用众多,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需要被重新评估。最近的结果显示,谷氨酸能系统也与焦虑症有关,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潜在的抗焦虑药物。从这个意义上讲,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理论上可以引起小鼠的焦虑样行为。本文阐述了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在焦虑症病理性改变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焦虑症的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我们发现,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激活剂海人藻酸(Kainic Acid, KA)能够引起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并且前边缘皮层兴奋性神经元兴奋性突触的功能和结构都发生了病理性改变,使用蛋白激酶C选择性拮抗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 Chloride, CHE)能够阻断杂交小鼠因为海人藻酸引起的行为、突触功能及突触结构的变化。以上研究阐明了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在焦虑症的发病及病理性功能和结构改变的过程中的作用,而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 PKC)在此扮演了重要且必需的角色,为焦虑症的治疗提供了可能的研究策略和潜在的药物靶点。
其他文献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重症精神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其典型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的情绪异常,包括躁狂(mania)和抑郁(depression)状态等。躁狂发作时患者常出现
随着大病医疗费用负担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缓解城乡居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我国进一步建立了城乡居民大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进行性多项认知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患者脑中三大病理特征为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近年来细胞内
<正>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墓是十六国时期有确切年代及墓主人的墓葬,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有5件玻璃器,计有鸭形器、碗、杯、钵和1件残器,是中国出土的年代较早而数量又最多的一
会议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手术切除的HCC标本(9
中医学领域对情志概念的认识历经了一个从提出到争辩,逐步深入到基本达成共识的过程,有情志合称说与情志一体说两种不同的观点。结合当代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情志应该视为
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干预及对Ⅲ级及以上混合痔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Ⅲ级及以上混合痔并行PPH患者76例,使用随机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校长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校长领导实践需要何种领导能力,亟需予以关注与深思。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出为校长的专业发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