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听力课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课程,听力理解也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因此研究对留学生听力理解产生影响的因素,提高听力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听力理解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图式理论被运用到国内外听力教学中后,它对听力理解的重要性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听力理解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纵观国内相关研究发现,国内较多研究要么单方面采用实验研究,要么单方面问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力课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课程,听力理解也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因此研究对留学生听力理解产生影响的因素,提高听力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听力理解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图式理论被运用到国内外听力教学中后,它对听力理解的重要性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听力理解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纵观国内相关研究发现,国内较多研究要么单方面采用实验研究,要么单方面问卷结合文献探索来研究图式理论对第二语言听力理解的影响,很少从两方面结合来探讨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设计的听力材料也存在着较强的主观性,因此,本文依据实验论证和访谈,以客观因素为依据,设计实验听力测试所需的听力文本,采用定量统计和描述性统计的方式,以图式理论为基础,从话题熟悉度、问题类型和语篇类型这三个角度,来解释其对汉语听力理解产生影响的几个因素。在本文中,主要提出了这几个研究问题:话题熟悉度对留学生的听力理解有没有影响?在语言水平、生词量、语篇类型等因素都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是不是越熟悉的文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越大?语篇类型对留学生的听力理解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影响的话,留学生更倾向于对哪一种文体的理解?不同的问题类型对留学生的听力理解会有影响吗?如果有影响的话,不同的问题类型对留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是怎样的?语篇类型、问题类型和话题熟悉度这三个变量之间有没有交互效应?根据这几个研究问题,本文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测试。根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话题熟悉度、问题类型、语篇类型这三个变量的主效应都很显著,其中问题类型效应最强,其次是话题熟悉度,最后是语篇类型。此外,研究还发现问题类型和语篇类型的交互效应最为显著,问题类型和话题熟悉度也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问题类型、语篇类型和话题熟悉度的交互效应也较为显著。通过具体的数据统计,发现留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力要比说明文、议论文好,对细题的理解能力要比对宏题的理解好,对话题熟悉的文章比话题不熟悉的文章理解力要好得多。访谈也再次印证了熟悉的话题、记叙性的文章对留学生听力理解有较大影响。基于本研究的结果,针对汉语听力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对外汉语听力课堂应该充分重视听前背景知识的讲解,听后对听力材料的总结、归纳,来提高汉语听力课堂教学效率,并且促进留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
其他文献
2017年教师节前夕,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考察时,首次提出“工匠之师”一词。2019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职业教育是打造大国工匠的主要阵地。同年,国家两会上聚焦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打造“大国工匠”更需“工匠之师”。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调整教育结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新时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实现“中职—高
《我和祖国》和《边境的小鸟》是栾凯创作的两首风格不同的声乐作品,它们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走向有着较大的区别。在演唱这两首作品时,声音的控制是大不相同的,并且要在熟练运用声乐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本文从客观务实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和祖国》《边境的小鸟》两首歌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唱风格,剖析其艺术表现力,并总结出一些演唱这两首歌曲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在以后的专业声乐学习过程中
从对个体的创造力表现的关注,到发现社会环境与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创造力的影响,再到如今开始关注创造力与大数据网络联系的新趋势,关于创造性的研究不断在发展与进步。探索中学生的创造性倾向有助于对青少年心理资源的积累与分配进行更详实的研究,并全面认识个体青春期阶段的发展特点。已有研究表明创意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创造性倾向和行为具有能动作用,是促进个体创造力水平发展的内在动力;创造性倾向水平高的个体大多意志
21世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新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APP相继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专门面向学龄前儿童的APP。但是,现在国内市场上所开发出的学龄前儿童相关的APP在语言阅读以及游戏等方面占比较大,自然科学方面占比较小。不仅如此,人们在开发学龄前儿童自然科学类APP时,在视觉设计方面还是较为成人化,很少有APP是从学龄前儿童的角度进行设计和考虑的,缺乏对学龄前
移动设备的流行和普及使智能手机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移动端设备成为信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借助移动端设备,传统文化开启了宣传和传播的新兴模式。在移动应用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平台的背景下,将非遗文化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相融,提升受众对传统文化的新感知。本文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进行数字化展示并保存的设计,与现代移动应用体验结合并进行分析与研究,利用现代移动设备和用
湘南地区的嘉禾伴嫁歌是汉民族婚俗文化下的产物,以其丰富的唱腔闻名于世,于2006年6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禾过去一直有“男子进学堂,女子进歌堂”的习俗,女子们从小就开始受伴嫁歌的熏陶。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一大批伴嫁歌被妇女们创作并流传。嘉禾伴嫁歌一般是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由妇女在歌堂里演唱,其内容多是反映嘉禾的婚俗以及女子在出嫁时的离情别绪。如今这一极具价值的民间艺术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逐步向城镇和非农部门转移,伴随着农民务工收入的增加,其对住房的需求也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城镇购置和长租住房。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农村土地的闲置或流转。农地经营权的流转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以北流市的“自治区文明村”W村作为样本,探讨外出务工和城镇固定居所对农地经营权转出的影响,以期为W村、北流市乃至整个广西或其他劳务输出大省的农村劳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上世纪末起,高等院校开始大量扩招,各学校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近些年,高校不仅在学生数量、校园面积,师资结构、硬件设施方面相互竞争,更加注重在学生质量、教学质量、就业质量等软实力方面的发展,因此,热门专业、就业率、就业质量、行业薪酬等因素也成为了学生选择学校的重要指标,国家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确保每年的毕业生有充足的岗位选择,如何在保证就业率
介词“对”是使用频率较高、规则较为复杂的一个介词。从留学生的使用频率来看,“对”在汉语介词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在”和“跟”。虽然在HSK词汇等级大纲中是甲级词汇,但对留学生来说习得介词“对”难度较高,因此探究留学生介词“对”不同义项的习得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综观前人关于介词“对”的研究,存在本体和习得研究分离、未对“对”的义项进行分层研究、局限于定性研究等不足。本文的前半部分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主张
目的: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越发严格,师资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本文基于微格教学理论,通对微格教学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对武术套路专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的培养,了解武术套路项目中所必需掌握的教学技能,结合武术理论知识进行微格教学实际检验,构建武术套路微格教学法。为今后武术师资培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