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直接生活体验为中心并以活动探究的方式展开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其独特的属性和价值。其中科学合理的教师指导是研究性学习价值实然的关键。在前人对于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研究的基础上,将流变的教师指导作为特定的“文本”对象,诉诸教师专业发展,建构主义、生活世界等相关理论诠释科学合理教师指导的应然。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具体采用观察、深入访谈和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等方式,对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真实活动场域进行观察、白描、体验和分析。发现作为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开展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具身性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主题形成阶段能够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探究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主题探究阶段较少培育学生问题生成能力;缺乏详尽的活动方案,造成对活动指导的盲目和随意性。在主题探究阶段困于组织活动实践知识和技能,存在越俎代庖、过渡指导的现象,难以对个体、小组进行区别化的指导。在总结交流阶段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刻板印象,对学生评价比较比较随意,评价标准不明确;加之教师角色定位不准,忽视问题的生成引导及后续主题的链生等。 囿于传统教师观念的束缚及教师指导能力的欠缺,师生交往合理性的裂缝,实践基地对教师专业发展较少的支持、评价等困境之因素,从教师、实践基地、“参训”学校三主体出发,提出优化教师指导的具体策略。如首先,指导教师在变革已有观念的同时深化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与把握,选择开放的探究主题,以身示范,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实现教师指导的科学合理。其次,实践基地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为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再次,“参训”学校教师和指导教师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实践基地,促进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