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计问题是敦煌寺院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剖析敦煌寺院的财计制度是理解敦煌寺院经济、敦煌社会,也是理解中古时期佛教世俗化的重要途径;从会计史的研究角度看,敦煌寺院会计属于民间会计的一部分,就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唐代民间会计水平的认识和对唐宋时期佛教世俗化大背景之下,寺院在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总体发展状况与趋势的认识。本文分五章:
敦煌寺院的会计文书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敦煌佛教教团和寺院的财务运作状况。因此,第一章选择从文本入手,对敦煌寺院会计文书的形制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中,我们尝试借鉴现代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以唐代官厅的某些会计文书制度为参照,将敦煌寺院会计文书分为原始凭证、帐簿和会计报告三大类,分别阐述各类文书的设置标准以及文书的形制和行用特点。敦煌寺院和都司所填制原始凭证的形式与内涵丰富。同时,它们也已经留意对部分原始凭证进行整理、审核与保管,以为登记帐簿和编制会计报告服务。在会计帐簿方面,敦煌寺院存在着多样化的登记标准。以原始凭证和帐簿为基础,寺院和都司的其他下辖机构须编制年度或临时会计报告。由此,敦煌寺院建立起了一套相对整饬的会计文书制度。
在厘清敦煌寺院会计文书制度的基础上,第二章着重从会计控制的角度对敦煌寺院实物财产的管理和经营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有关文献材料,指出敦煌寺院在财产管理中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稳定的交割和盘点常住财产程序,并设置有相应的会计文书。寺院藉此对其实物财产进行会计检查。其次,我们就敦煌寺院对实物财产的会计管理控制问题展开探讨。研究表明,通过定额支出、设置预算、实行责任制等管理控制方式,以及盘点制度和会计报告公开制度等监督控制方式,敦煌寺院在实物财产管理和经营方面充分发挥了会计控制的作用,体现了其较高的财计水平。
从法学角度解释,“贷款和应收款项”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第三章主要考察敦煌寺院的债权会计问题。首先,我们从债的类型、债的终止两方面梳理了唐代佛教寺院的债权情况。唐代寺院债权因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而有较大发展,同时寺院也十分重视调整自身的债权债务关系以维护其经济利益;第二节具体论述了敦煌寺院的债权核算方法:第三节则对敦煌寺院存在的一种特殊债权结算帐式——应在帐进行了专题研究。我们着重辨析了应在帐的结构、作用、意义等问题,指出应在帐是敦煌寺院年度财务结算时制作的一类独立算会文书,它对四柱帐给予了补充,也是寺院向负债的僧俗百姓和常住斛斗执掌者追征缺欠的依据。应在帐的行用是当时寺院财务管理制度趋于严密的重要表现。
敦煌寺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宗教活动都离不开财计管理和控制。第四章共三节,围绕着敦煌寺院的修造收支、修造收支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法事活动中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以水磑、油梁为代表的敦煌寺院租赁性经营中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分别进行研究。通过本章研究,我们希望深化对敦煌寺院在不同经济、宗教活动中财计管理运作方式的认识。
敦煌寺院的财计发展状况不是一个个别现象。中晚唐五代时期,中国佛教发生了巨大变化,世俗佛教渐成主流。佛教世俗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经济活动在寺院生活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因此,佛寺对财产管理、财计制度也愈加重视。第五章中,我们选择从一个相对广阔的视角对敦煌寺院财计机制出现的普遍背景和一般原因进行简要探究。从佛典内律、唐宋时期禅宗清规著作关涉财计的大量规定和唐代寺院为应对现实财务管理问题所作改进来看,敦煌寺院的财计制度源来有自,它是中古时期佛教寺院财计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