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学术科研后备力量,承担着文化传承,知识传递和创新的责任,在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硕士研究生必须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方可成为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一是要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二是具有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也就是对理论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硕士研究生质量呈现下滑趋势,而这也就成为本研究进行探索的逻辑起点。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明晰硕士研究生理论素养的内涵、构成及其特征,提出了硕士研究生理论素养之应然状态。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的人才,这就意味着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通过运用理论促成学术科研成就是其内在要求。硕士研究生理论素养所描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研究生对理论产生关注,并将理论知识内化吸收和外显的过程,据此,将硕士研究生理论素养分为理论意识、理论知识和理论能力三方面,突出其缄默性、个人性、专业性、层次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并探讨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特殊性。第二部分,根据深入的观察和访谈分析硕士研究生理论素养低下的现实表征。主要表现为:理论意识淡薄;理论知识在广度上,理论基础知识狭窄;在深度上,专业理论知识浅薄;理论感知能力欠缺,理论迁移运用能力不足,理论创新能力不强。第三部分,通过内外因分析法可结合硕士研究生个人、学校和社会背景三方面深入分析硕士研究生理论素养低下之原因。一是硕士研究生观念上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偏差,产生功利化的学习倾向,硕士研究生学习方法机械。二是碎片化知识的泛滥,分散其注意力,消磨意志,削弱硕士研究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弱化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三是评价制度的过度功利化,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四是学校培养目标与社会期许之间存在的不协调。五是躁动的社会文化氛围所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硕士研究生理论素养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本研究根据硕士研究生素养低下之表征和原因,通过研究生个人、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面提升硕士研究生理论素养。首先,激活理论兴趣,激发理论意识。硕士研究生要树立“以学为乐”的观念,激发研究生的理论需要,发挥导师重要他人的影响。其次,学校课程设置上应当向经典阅读课程倾斜,评价制度应当去功利化。最后,构建深度学习的校园文化场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学术沙龙生态,提升学术讲座的传播品质,以增强学术交流的质量,使硕士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