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其一般影响因素,并给予患者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及营养知识宣教,探讨饮食干预对血透患者营养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SF-36量表对规律透析3个月以上的104例血液透析(HD)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估,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8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因、透析时间对生存质量的影响;通过制定个性化食谱和营养知识宣教对其中9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饮食干预6个月,分别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和SF-36量表对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进行干预前后的评估。结果104例透析患者SF-36量表总分为60.9±18.0,其中躯体健康总评(PCS)53.5±19.5,低于心理健康总评(MCS)68.3±21.8,有19.2%的患者PCS<34分,16.3%的患者MCS≤42分,同时出现PCS<34分和MCS≤42分的患者有9.6%;除情感职能(RE)和心理健康(MH)外,透析患者SF-36量表评分总分、体能(PF)、体力(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PCS和MCS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组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者生存质量越低,18~45岁组、46-60岁组、61~组,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优于女性(P<0.05);透析10年后生存质量全面下降,M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低者生存质量较低,小学组、初中组分别与高中或中专组、大学及以上组比较,P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或中专组MCS最高,与初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或离异组生存质量最高,寡居组最低,寡居组与未婚或离异组、已婚或同居组比较,PCS和M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或离异组与已婚或同居组比较,P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病因与PCS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因素与MCS的相关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PCS有统计学意义的的影响因素(P<0.05),按影响程度排序:年龄、婚姻状况、病因;只有年龄对MC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99例透析患者饮食干预前MIS总平均分>7.5分(预测1年死亡率最佳分界值)的患者占24.2%,干预后MIS总平均分>7.5分的患者占20.2%;干预后MIS评分5.30±2.38,显著低于干预前评分(5.94±2.57)(P<0.05);其中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RF)干预后分别为(24.66±4.66kg/m2,39.07±3.06g/L,225.96±47.59mg/dL),均显著高于干预前(24.43±4.90kg/m2,38.41±3.48g/L,215.06±50.20mg/dL)(P<0.05)。饮食干预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提高,除SF与RE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PCS<34分的患者有20.2%,MCS≤42分有15.2%,同时低于分界值的患者有10.1%,干预后有8.1%的透析患者PCS<34分,6.1%的患者MCS≤42分,5.1%的患者同时出现PCS<34分和MCS≤42分。结论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低于健康人群;老年人、女性、文化程度低者、寡居者、透析时间超过10年者生存质量较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干预和营养知识宣教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