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违约风险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gaow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融资平台的产生根源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矛盾,以及《预算法》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限制,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出台了四万亿投资大计刺激经济发展,地方融资平台出现了“井喷式”发展,到2011年末,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已超过1万家,贷款余额达9.1万亿,非理性扩张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基于此,选取了地方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作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最后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银行和融资平台自身四个层面,提出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  较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实证分析,首先利用因子分析得出了影响融资平台违约风险的7个主要因素,包括盈利能力因子、长期偿债能力因子、短期偿债能力因子,运营能力因子、现金流量因子、未来经营发展能力因子和资本结构因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74个样本数据进行了Logistic回归,最终估计出模型参数,得到融资平台违约率测算公式。从实证结果来看,样本数据和模型的拟合度较高,测试对样本违约与否的总体判别准确率达到93.2%,其中违约平台公司的判别准确率为93.1%,正常公司的判别准确率达93.3%。从实践意义上看,基于Logistic模型得到的地方融资平台违约率测算公式可以为银行未来的授信提供参考,例如对可能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的地方融资平台减少信贷投放,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支持经营稳健,违约风险率较低的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平台公司也可以参照此类模型,评估自身经营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是否资本结构设置不合理,杠杆率过高,从而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或者应收账款、存货周转较慢,营运能力有待提高,在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在薄弱环节下功夫,加强改善,提高经营效率。最后,本文从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商业银行,以及融资平台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了多管齐下的具体防范措施,以期降低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引导其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
其他文献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波动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放慢,许多学者认为这是浮动汇率制度引起的负面效应。自此之后,不少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国金融业的发展情况。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而银行作为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