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的生成同时涉及到音和义形式的确立,所以如果把汉字的语音和语义切分为两个孤立的领域各自研究,而忽略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不符合其生成的自然方式。本文以《同源字典》和《实用同源字典》中的同源字为语料,归纳了同源字在滋生新字过程中遵循的规律,以词性和认知域的变化为基础,将它们归为四类:词性和认知域均相同的同源字、词性和认知域均不同的同源字、词性相同认知域不同的同源字、词性不同认知域相同的同源字。然后,选取了完整体现这四种变化类型的“窝”组同源字为典型材料,应用心理空间概念整合理论和扩散激活模型,具体分析了同源字的命名立意及其相互之间所体现的音义理据性。最后讨论了同源字“音近义通”的认知理据。 研究发现:1.同源字源词的生成受到音义学原则的影响。同时,受“因声求义”声训思想的影响,源词的语音参与了新创同源字的概念生成过程。它们的音义形式的产生具有理据性,不是任意形成的。2.同源字的音义理据性制约词族的扩散激活网络。以源词信息为核心,通过邻近的发音部位和相似的概念节点,词族内部形成明显的音义关联性,体现了语言的规约性。3.可及性、邻近性和显著度这三种认知因素促成了音义的关联,它们是音义理据性的认知基础。而汉语音义形式比例悬殊的特点也势必会形成同源字音义理据性。 同源字的音义理据性研究对西方音义学和中国传统声训的跨学科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同时对汉文化精髓的传承和传播具有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