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新生血管伴随着股骨头坏死而出现,普通超声造影剂无法特异性实现新生血管靶向显影,本研究旨在用自组装i RGD靶向超声造影剂,采用超声分子成像(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USMI)技术评估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IONFH)发生发展过程中新生血管整合素αvβ3的时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生血管伴随着股骨头坏死而出现,普通超声造影剂无法特异性实现新生血管靶向显影,本研究旨在用自组装i RGD靶向超声造影剂,采用超声分子成像(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USMI)技术评估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IONFH)发生发展过程中新生血管整合素αvβ3的时空变化,并用时间-强度曲线取得定量参数,与组织切片及免疫荧光双染对照探讨USMI对大鼠SIONFH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采用“巯基-马来酰亚胺”共价连接方法将i RGD肽与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合成i RGD脂肽(DSPE-PEG2000-i RGD),并采用薄膜-水化法将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SPC)、DSPE-PEG2000、DSPE-PEG2000-i RGD原料合成i RGD靶向超声造影剂,其内填充全氟丙烷惰性气体。对i RGD靶向超声造影剂进行粒径、成像等表征。在体外进行i RGD靶向超声造影剂与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特异性结合实验,分为靶向组即i RGD靶向造影剂+b End.3细胞;非靶向组即非靶向造影剂+b End.3细胞;抑制组即游离i RGD脂肽+b End.3细胞+i RGD靶向造影剂,分别检测三组中造影剂与b End.3细胞表面整合素αvβ3的粘附效率。2、选取健康SD大鼠12只,应用内毒素(LPS)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S)构建SIONFH模型,肌注青霉素钠预防感染。3、运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分别于第1周、第3周、第5周检查模型鼠股骨头,检测股骨头坏死病变程度。4、通过尾静脉随机将i RGD靶向超声造影剂和非靶向超声造影剂注射入大鼠体内,利用USMI无创动态检测整合素αvβ3表达情况。成像后立即取出SIONFH模型鼠股骨头做组织切片,通过免疫双染色法分析验证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1、成功制备出i RGD靶向超声造影剂,i RGD靶向超声造影剂粒径为1.21±0.83μm,光镜下粒径分布均一、无粘连,体外成像效果较好。2、体外i RGD靶向超声造影剂与b End.3细胞粘附实验,靶向组与非靶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75±0.95 VS 0.17±0.10,P<0.05),靶向组与抑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75±0.95 VS 0.15±0.10,P<0.05)。3、第1周MRI检查大鼠股骨头没有出现股骨头坏死征象,第3周MRI检查SIONFH模型鼠出现股骨头坏死征象,第5周模型鼠股骨头坏死病变程度加重。4、利用USMI动态评估结果显示在第1周靶向组靶向超声分子信号强度与非靶向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1.13±0.13d B VS 0.73±0.31d B,P>0.05);在第3周靶向组靶向超声分子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组信号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0±1.31d B VS0.94±0.81d B,P<0.01);第5周靶向组靶向超声分子信号强度显著高于非靶向组信号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0±1.11d B VS 2.98±1.58d B,P<0.01)。在靶向组中,与第1周相比,第3周靶向超声分子信号强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周、第3周相比,第5周靶向超声分子信号强度达到最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染色分析进一步证实整合素αvβ3在SONFH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随着股骨头坏死进展而逐渐增加。结论:自组装的i RGD靶向超声造影剂可以评估大鼠SIONFH发生发展过程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早期评估股骨头坏死病变过程中血管化程度的检查方式,用于评估SIONFH血管病变的进展。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文研究了刺络放血配合膈下逐瘀汤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与单纯服用膈下逐瘀汤的疗效进行对比。根据相关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配合刺络放血组与单纯服药组,分别采用刺络放血配合膈下逐瘀汤或单纯服用膈下逐瘀汤的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痛经症状评分、VAS疼痛评分、中医痛经气滞血瘀型症候量化评分(即中医单项症状评分)、CMSS痛经量表。所得结果发现此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评估焦虑抑郁状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补肾清毒疏肝法中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排除标准,选取60例慢性乙型肝炎,用GAD-7焦虑自评量表、PHQ-9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将20例无焦虑抑郁者入A组(无焦虑抑郁状态西药组);40例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分为B组(伴焦虑抑郁状态西药组)与C组(伴
目的:万晓刚教授擅长用经方,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系统总结万教授运用四逆散的证治特点,整理其学术经验,为加减活用四逆散提供一定启发,供日后学术经验的传承和交流。方法:第一部分,阅读相关文献,对四逆散的药物、配伍、功效、四逆散证的本源和四逆散的现代应用进行探讨。第二部分,筛选出2016年09月至2020年12月万晓刚教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内分泌科病房运用四逆散的医
目的:探究岭南地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因素分析,为进一步认识岭南地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病机特点及辨证的量化、客观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前瞻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先兆流产患者诊疗信息,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例,建立“先兆流产患者数据库”。根据先兆流产证型属性特点进
目的:运用OCTA对DR患者进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血流的扫描观察,并且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肾小球滤过率估值等进行分析,以期探讨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变化规律及DME发生的危险因素,为DME的早期诊断、提前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DR患者其DME发生情况、黄斑区血流及肾功能的变化规律,为早期中医防治DME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
目的: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经加工后的成品,其味辛、甘,性大热,有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等功效,为历代医家临床常用要药。现存的著作中以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论述最早且临床应用频率最高,对后世影响也最为广泛。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方式,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涉及附子的条文方药进行整理与归纳,找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附子的运用原则、量效关系、配伍特点,从而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发病时间与节气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证候在发病节气中的分布特点;从中医时间医学角度分析探讨发病节气与证候之间的相关性和内在机制,补充中医对心力衰竭发病时间规律的认识,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制定出更好的心力衰竭公共卫生及临床诊疗策略;加深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以及辨证内容,提高中医“治未病”的能力。方法:以2013年2月4日(立春)至2019年2月3日(立春前一日)在广州中医药大
目的:本研究首先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近十年中医方剂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BA)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组方提供一定的参考。筛选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治疗的核心药物,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复杂生物网络,从分子层面探讨核心药物的药效机制,为进一步的基础实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1.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近十年中医方剂治疗缓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及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五运六气的联系,寻找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不利和有利的运气因素,研究五运六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时病因病机、中医证型的影响。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和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参考,为五运六气学说回归临床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釆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2017年1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符
目的:本研究使用现代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相联合的现代数理分析方法,对明清时期泄泻病医案的一般情况、证型、症状、药物进行分析,从方药角度初步探讨泄泻病的病因病机,总结明清时期泄泻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现代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同时为临床泄泻病辨证论治提供文献参考资料。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及本校图书馆馆藏的图书期刊,搜集明清时期泄泻病的医案,整理其诱因、症状、证型、用药等信息并进行数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