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极辅助法控制静电纺丝纤维形貌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81988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工作主要研究内容涉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形貌控制。在负极辅助下,制备了几种螺旋结构的纳米纤维、纳米绳和三维纳米纤维球。此外,对静电纺丝条件也进行了研究。(1)采用新的静电纺丝方法成功的制备了长度可达5厘米,直径在10微米范围内双螺旋微米PVP纤维绳。这个方法和普通的静电纺丝方法有所不同,我们采用带负电压的旋转铜针为接收器,两个接正电的喷丝头喷出的两股纤维受到单针的诱导形成纤维绳,这两股纤维绳在针尖相遇,并旋转成双螺旋绳。双螺旋纤维绳的螺距可以通过调整两个喷丝头的距离而调整。(2)通过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微制造技术(MENS),我们制备了精确控制的螺旋结构的纳米纤维,通过特殊设计的装置,一股含有铁离子的PVP溶胶喷射成一股微米绳,这个绳子在相向设置的转动的金属针带动下缠绕一根含有铜离子的PVP纳米纤维从而形成螺旋结构。通过调整前驱体的元素,烧结和还原,制备了带有Fe3O4轴的铜微米螺旋线圈。(3)由特殊设计的两个旋转金属针作为收集器,用静电纺丝法喷射一股PVP纳米纤维作为轴,另一喷丝头喷出含有铜离子的PVP纳米纤维,这种纤维被旋转金属针缠绕成螺旋结构,通过湿气处理后,螺旋纤维变为带状,烧结后,可以制备纳米尺寸的螺旋铜带,这种铜带的螺距和直径可以有原纤的直径和湿气处理过程而调整。(4)描述了一个通过PVP-Cu(NO3)2静电纺丝不稳定弯曲制备微米螺旋结构的形成过程,由接收器接负电压的方法,控制了纤维形貌成为螺旋结构、自由站立的纤维筒。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微米结构的表面形貌,显微镜表征表明,螺旋纤维的直径大约在20-30微米。这中结构的静电纺丝有潜在的在微米平板电感和纳米隧道等纳米科技领域的应用价值。(5)三维多孔微纳米结构的支架材料在多个领域有着应用价值,但是,普通静电纺丝受限于在收集器的表面沉积成二维的纳米纤维膜。这里,采用对电极双针对纺法,制备了可以自消电荷和自成型的三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由向上吹动的气流抵抗纤维重力,可以大量生产三维纳米纤维材料。这种纤维有多种应用价值,如:工程组织材料、过滤材料、储能材料和催化材料等。这里我们测试了这种三维纤维在低频吸声测试,与普通吸声棉相比,在400-900Hz有明显的吸收增强。(6)制备了表面炭纳米膜杂化的长度在厘米级的TiO2纳米纤维。与TiO2纳米纤维比较,表面炭杂化的TiO2纳米纤维表现出更好的紫外光降解次甲基蓝的特性,由炭膜杂化的TiO2对在其附近发有机污染物有一定的吸附性,同时增强了在炭/TiO2之间的光生电子转移速度,从而导致了更好的催化性能。在紫外光催化反应5次后,催化剂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踏板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确、合理、灵活地运用踏板是许多钢琴演奏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一直摸索和研究的。本文重点对钢琴制音踏板的基本功能、基本技巧,以及
以航空摄影和全野外数字化测量等手段,获取丰富的地形地貌数据,再结合多种GIS数据处理方法获取锁阳城建模数据,通过精细建模和实景贴图技术建立城墙模型,最终在SuperMap平台
电子器件的微型化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使得纳米电子学成为一门由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相互交叉的学科。碳纳米管的研究是目前纳米科技中的热点,由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干式变压器的应用比较广泛,电气工程人员必须掌握干式变压器的结构原理、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的方法,才能使干式变压器安全可靠地运行。本文就对干式变压
<正> 汪毓和先生是我的老师。我最初的那点近代音乐史常识,就是读他的著作学来的;后又听过他的课。汪先生收集、积累了大量音乐史料,具有丰富的音乐史知识。1980年中央音乐学
目的探讨新生儿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0例新生儿血清骨钙素(OC)、β胶原分解片段(β-CTx)、血钙(Ca2+)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并对骨代谢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本文主要利用明朝进士题名碑的拓本及其他文献资料,对明朝历科进士题名碑的立石年代进行考证。通过研究历科殿试与立碑之间的时间差别.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明朝进士题名碑的文
电化学沉积技术是利用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有机分子在电极/溶液接触界面发生的氧化或还原偶联反应形成聚合物薄膜的方法,其特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薄膜的化学和聚集态结构等性质
高能化学电源中,一次电池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设计的灵活多样性及价格低廉等优势而备受关注。这类电池的阳极材料大都采用Li、Mg、Al、Zn等活泼金属,而阳极材料的性能提升将
首先给出了应用层的信令控制协议(SIP)的定义,并对SIP协议的主要功能与特点进行了概括。针对SIP协议的多个特点,着重研究和分析了该协议在软交换网络当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