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的迅速扩张,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急剧恶化,整个城市生态结构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文针对荆州市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卫星影像和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在GIS支持下对荆州市区生态环境系统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并按生态环境敏感指数的高低分为5个级别: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在此基础上,对荆州市区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并对各区域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试图为荆州市的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主要有:(1)敏感性评价基础图件的绘制选取了2005年的IKONOS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图像进行了几何校正和研究区提取等处理之后,采用监督分类法对图像进行分类,精度均在85%以上。在此基础之上,依据建设部(建标字[1990]第322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结合研究区实地调查情况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为11类,得到研究区景观分类图。(2)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系统敏感性评价根据荆州市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尝试了从环境保护学的角度,分析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噪声环境的现状;从生态学的角度,指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的人口、土地生态状况和植被覆盖等主要问题。构建了荆州市区生态环境系统敏感性评价因素体系。采用GIS的分析方法和传统分析方法相结合计算出生态环境系统敏感性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荆州市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级别。荆州市区生态环境系统敏感性分为5个级别,其中以高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27.6%和26.3%;不敏感区最少,仅占总面积的12.8%。(3)生态功能区划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工农业生产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对荆州市区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按照荆州市的城区建设规划布局以及荆州市主要的环境污染状况,将荆州市区划分为7个功能区域,并对每个区域存在的或潜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和原因、生态环境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其目的是能更好地引导荆州市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