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产量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a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品种的抗逆性不断增强,特别是耐密植性。玉米品种对环境条件的密度和地点适应性对产量增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以耐密型玉米品种陕单609,以及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的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杨凌和长武,设置了4.5、6.0、7.5、9.0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探讨耐密型玉米品种生理特性与产量及适应性间的关系。取得如下结果:1.陕单609和郑单958耐密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可得,杨凌试点陕单609在5.6829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郑单958在6.0818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长武试点陕单609在9.533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郑单958在9.269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长武试点陕单609、郑单958的产量表现良好,说明陕单609、郑单958在长武试点具有良好适应性。2.不同种植密度下对比,陕单609和郑单958生理参数变化趋势一致。但相同密度处理下,陕单609营养器官的干物质转运量和乳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郑单958。3.不同地区比较,陕单609和郑单958生理参数变化趋势一致。但相同地区,陕单609营养器官的干物质转运量和乳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郑单958。4.种植密度对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SPAD值、光能截获量影响不显著,而对其余的生理参数影响显著。耐密型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量、营养器官中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対籽粒的贡献率、氮素转运量、氮素转运対籽粒的贡献率以及氮收获指数、氮素子粒生产效率、氮生理效率、叶面积指数等生理参数都随着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随密度增加,耐密型玉米单株的光合性能变化不大,但通过其他一系列生理参数的提高,提高了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
其他文献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于1940年获得普利策奖。《愤怒的葡萄》这部作品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大批农民失业、逃荒的故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农业废弃物的总量也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其利用率很低,由于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导致水体、大气、土壤等方面受到污染。我国是一个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