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对峙,于想象中还乡——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作品中的怀旧意识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旧”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经久不衰的叙事话语和美学传统。怀旧,作为一种情感化的审美体验,总是指向是人类与过去的美好联系。“怀旧”多发于社会转折时期,其概念产生于19世纪晚期期,兴盛于20世纪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新时期的起点,受社会转型期的催化和全球化语境的影响怀旧文化日益兴盛。而怀旧电影作为怀旧文化的主要精神体现,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掀起了电影怀旧的新浪潮。  本文旨在以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为背景,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和香港为对象,针对电影作品中创作主体的怀旧意识进行深入研究。从本体论的角度来审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和香港电影“怀旧”意识、把握从中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观念以及它所形成的“怀旧之美”极其风格。由此,本文的重点在于从艺术心理学入手,以心理学美学的观点为参照,以现象学美学理论为框架来透视电影艺术作品中的“怀旧”现象。揭示“怀旧意识”作为一种行为现象发生的内在情感机制、心理基础,以及这种现象带来的“怀旧”审美特征极其文化意蕴。从中国怀旧电影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着重探讨作为怀旧主体的导演的创作初衷,系统分析怀旧电影的“三原型”以及怀旧叙事主题的审美蕴涵,进而对怀旧电影的文化品质价值取向和怀旧消费进行反思。
其他文献
期刊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同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乐代表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期的整个时代,充满了反抗的呼声。贝多芬有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