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支农资金的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通过改革建立适合云南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投融资体系,保证支农资金充足、有效的投放,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云南是个老少边穷的特殊省份,农村问题尤为突出,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果云南的农村投融资体制得不到改善的话,不仅会影响到云南农村的健康发展,更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本论文是关于云南农村投融资改革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借鉴农业投资理论,农村金融领域三大代表性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投融资的理论范畴和农村投融资体制的概念框架;分析了云南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时机已成熟,并对现行的云南投融资体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云南农村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做了诊断。从云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出发,进行了云南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路径选择的理论分析;最后,提出了云南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本论文的基本观点:1、现行农村投融资体制不完善、不成熟是造成云南“三农”问题的关健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投融资体制现状分析,可以知道由于没有建立真正市场经济投融资体制,造成针对“三农”的投融资主体缺失,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稳定的资本形成机制,其结果是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足,投向、管理不尽合理;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支农力量明显不足,农村信贷资金“农转非”现象突出,形成了农村金融“空洞”;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外资被不成熟的投资环境拒之门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已陷入了资本短缺的恶性循环。现代市场经济投融资体制的缺位是造成“三农”资金短缺问题的关键所在。2、多元化投融资主体的培育是解决云南“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云南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与资金配置低效率的双重约束,对农村的投资决不是简单的资金注入过程。在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模式基础上,加强农村资金的管理和农村金融环境的建设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资金用于农业、农村的发展;正确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国资本进入农村;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变单一的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通过人、资本、土地的有效整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只有通过建立市场经济投融资体制,培育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从而构建稳定的农村资本形成机制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