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培训作为与新兴知识保持同步的捷径,在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作为对培训起检测与监督作用的评估环节缺位或失效,使得大量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估的研究和实践,寻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评估的有效模型既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一章介绍了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现状,并分析了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之一在于评估的缺位与失效。
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在这里对教育评估的思想、模式和企业培训领域的评估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首先明确指出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在评价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时应该把此目的作为评价的标准。接着介绍了美国教育评价标准委员会的《项目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借助以决策为导向的CIPP评价模型和在企业培训中广泛应用的层次化的评估思想,构建用于增进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估模型。
教师培训评估模型有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四个评估活动。每个评估活动在培训进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不同的内容,解决各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其中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五个层次:教师反应、教师学习、学校的支持、教师对所学内容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结果。将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分为这样五个层次说明了教师培训的产出是分层、分阶段、有条件的,简单的指责培训没有效果是不公正,也是不合理的。
第四章是利用该模型,对教育部-微软(中国)公司“携手助学”项目师资培训进行的评估,并从该项目的意义、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评估中的政治与伦理问题进行反思。
第五章是该模型的研究和实践过程的简要回顾,以及对评估模型局限性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