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财政部PPP模式操作指南发布迄今,历时四年的实践探索,PPP模式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实现了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实现了以央企为主力的国有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本与政府在平等合作关系框架下,共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合作共赢,促进了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的高速增长。PPP是投融资机制的运行模式创新,既可以疏解地方政府集中财政支付负担,也同时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了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其积极作用明显应当予以明确的肯定。然而PPP模式的运行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地方政府为政绩盲目生搬硬套包装项目,政府兜底,财政承受能力突破10%,BT项目伪PPP化,企业“明股实债”,零报价或低价竞标盲目参与等现象,这些运行中的问题促成了潜在风险的集聚,实际上成了风险显现的推手,对PPP成熟发展和稳步推进极为不利。2017年末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各种规范文件,PPP模式由快速推广转入调整收缩就是明证。“PPP项目企业参与与否?”的财务决策过程中的盲目乐观、忽视风险,主动或被动的跟随政府项目、忽视决策过程的财务数据支持的问题突出,已经或正在成为“PPP项目企业参与失败”亟待解决的紧迫性问题。企业是盈利的载体,以安全生存、健康发展、持续盈利为终极财务目标,风险收益原则贯穿其决策始终。PPP项目因其唯一性,不同社会资本在风险判断与承担意愿、项目取舍、股权合作、融资结构、收益测算以及可行性等方面理解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形成的决策结论也不同。因此,构建科学的“PPP项目企业参与与否?”决策的财务支持体系,就成为化解PPP项目对效益盲目乐观、忽视风险、随意拍板决策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其项目参与决策的财务支持体系研究的现实意义不言自明。本文选择城市综合管廊PPP融资项目企业参与与否决策的财务支持体系作为研究课题,从近年来PPP融资项目失败或陷入困境的问题分析着手,试图以财务风险分析评价和财务效益分析评价两个维度出发展开讨论,构建PPP融资项目参与与否决策的财务支持体系。在风险分担和降低方面,依赖SPV进行风险隔离并充分利用股权结构设置和结构化融资实现风险分散,并从财务资源可获得能力、资金成本、基金引入和退出、项目负债出表等多个角度予以支撑性分析;在效益分析评价时,引入投资全周期全口径现金流概念,按照资金性质与流向、时间和规模,结合亲身经历项目的财务模型和案例,构建形成企业参与PPP项目决策的科学合理的财务视角下的支持体系,促使企业科学决策,实现风险和效益“双考量”的选择性参与PPP融资项目,达成既适度参与PPP项目市场竞争,又能在合规性方面获得认可并获得资源的初衷;主动应对和规避风险,免遭项目失败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