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指导文件。在早期的合作中,对争取市场和资源的能力不同导致城市发展不平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将京津冀三地的发展移至国家层面考量。京津冀城市群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将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科学合理地划分城市经济联系是完善城市圈功能布局、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研究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形成及过程,探讨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协调城市之间经济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京津冀多层级中心-外围城市空间影响范围研究”(15457630D),在参考国内外城市影响范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自身特点及发展新特征,选取GDP、人口、城市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数作为指标。使用引力模型计算2002、2008、2014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经济隶属度、城市流强度,使用SPSS19.0聚类分析将城市分类,通过ArcGIS模拟城市影响范围与城市辐射范围图。在此基础上,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1)测算经济联系强度,划分城市类型。测算京津冀城市群中13个城市的联系强度大小,依据城市间联系强度分级。北京和天津属于高度联系型城市,廊坊、保定和唐山属于中度联系型城市,石家庄、沧州、邢台、邯郸属于一般联系型城市,衡水、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为弱度联系型城市。(2)模拟并修正城市影响范围。城市之间的引力值决定城市影响范围,结合自然条件和行政区划修正模拟范围,以得到更加切合实际的城市影响范围。(3)计算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依据SPSS19.0的聚类分析功能将城市群中各城市分类。2014年,北京为高强度型城市,中强度城市为天津,低强度城市为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邢台、张家口、沧州、廊坊、承德、衡水、秦皇岛。(4)提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对策及建议。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呈“中心-外围”扩散模式。故对呈现“中心-外围”模式的城市群提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