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资助研究的价值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863计划重大专项为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19880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确立,国家财政对科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政府科研投入的效果和效率,人们开始担心、甚至怀疑现行科技投入管理体系和制度是否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遵循技术创新发展规律,对国家科技投入价值和绩效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研究意义重大.中央政府主要通过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对科技项目进行资助,在科研项目管理中推行课题制.本研究以国家863计划"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专项为例,研究国家科技计划投入的价值导向、技术创新价值、以及关键性影响因素,探索提高863计划管理效果与效率的有效途径,为课题制的推广实施和今后国家制定更加有效的科技政策,提供有益参考.国家科技计划资助课题技术创新价值是计划价值与技术价值的综合体现,而技术创新价值则是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技术价值增量,所以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创新价值评估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评估或创新评价研究,不仅需要结合技术评估与技术创新评价,更需要综合考虑国家研发投入在计划与课题两个层面的价值.课题技术创新价值影响因素研究也不同于以往企业、区域、甚至国家层面的创新影响因素研究,需要洞悉更加微观层面组织创新活动的规律.本文关于课题组层面的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组织创新研究的新视角. 本丈的研究主线:首先通过政企合作研发模式下国家科技投入的内在机理探讨,以及政府/企业研发投资博弈行为分析,提出国家科技计划投入的价值导向与评价准则;然后,提出从课题组层面入手研究国家863计划课题创新过程的新思维,建立课题组创新能力的概念与度量框架,并基于经济外部性理论,建立课题技术创新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课题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模型,最后通过创新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成果: 第1章阐明研究的背景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司题的关键所在,针对性地提出研究内容、结构与框架思路.第2章研究政府资助企业研发的理论基础.通过政府/企业合作模式(PP/Ps)理论分析及政府/企业研发合作博弈分析,确立政府资助研发的适当性准则,提出国家863计划在克服市场失灵与课题技术创新价值两个层面的价值取向,指出了课题技术创新价值评估中外部性价值的重要性.研究表明,现行国家863计划强调课题与政府科技目标的相关性,注重课题本身价值,忽略了公共研发投入要能够克服市场失灵这个大前提.博弈分析说明,一方面企业会产生诱使政府投入、减少自身投入的动机;另一方面,政府代理机构会有"搭企业便车" 倾向、寻求成功把握大、企业本身在研项目进行投资或重复投资,双方存在"默契合谋"的风险.最终,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形成抑制,公共资金被挤占,导致社会研发投资不足问题进一步恶化和社会福利损失.第3章提出从课题组层面入手研究技术创新过程的新思维.研究认为,就实现课题层面技术创新价值目标而言,从课题组层面的组织创新研究入手,更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过程的实质,在总结中外有关组织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对传统的组织创新能力概念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课题组创新能力定义和度量框架,为后续863计划课题技术创新价值评估研究提供了支撑. 第4、5章技术创新价值评估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经济外部性理论,在工艺创新定义的基础上建立了集成式工艺技术创新绩效评估的三维框架模型;并在总结技术评估理论发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演示了技术创新价值评价方法.在系统分析技术创新经济价值与外部性价值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工艺技术创新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应用AHP法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为课题技术创新价值指数化评价创造条件.第6章课题创新调查与课题组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根据所建立的课题组技术创新能力度量框架与技术创新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课题创新调查问卷设计,并通过创新调查,在对15项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进行了技术创新价值评估,在此基础上,用DEA超效率模型对课题组的相对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课题资金投入效率及课题依托单位平均效率进行了专门分析,最后通过综合评分卡(balanced scorecard),对课题组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第7章课题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创新经济理论,构建了课题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对"十五"86 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课题技术创新价值与课题组创新能力取决于:资金投入规模、课题风险程度、政府支持力度、企业积极性与兑现承诺、科技人员知识经验水平以及课题组对外交流与沟通等因素.具体地,与课题规模、863计划资金投入、以及企业配套比例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科技人员数量有显著负相关系(R2=0.767),与课题风险程度有负相关关系,与培训经费比例以及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程度正相关.第8章对整个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实证研究获得的有益启示,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为今后的863计划管理提供了有益启示: 1)863计划课题遴选准则作为国家科技计划中三大主体计划之一,国家863计划课题遴选应坚持两大准则:一是相关性准则,二是适当性准则.所谓的相关性是指课题必须与国家战略、"863"宗旨、及主题或专项计划及产业需求的相关性.所谓适当性,是指应在课题见效太慢、风险太大、或受益太少,以至于缺少市场激励,造成企业缺乏投资积极性或投资难以达到最理想水平时给予适当支持;对于企业本身就能做,而且投资积极性很高的领域,政府过多地介入反而会抑制产业投资,导致无效率.2)863计划课题合作伙伴选择实证研究表明,规模大的企业或组织,未必技术创新能力一定就强;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未必一定能够保证课题目标的成功实现,而课题组才是课题成功的关键.政府在863计划合作伙伴选择中,应该注重对课题组创新能力的考察,而不是一味选择大型企业,应该适当增加中小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的参与程度. 3)863计划政府资助的适当幅度研究发现,虽然国家863计划投入与企业投入之间存在带动与协同效应,但是此消彼长,863计划的过渡投入有时反而会抑制企业积极性.保持86 3计划适度的资助比例,有助于保持企业的积极性,提高课题的技术创新价值.对于企业经费投入占主导(大于50﹪)的课题, 863计划适宜资助比例大致在1 5-25﹪之间.当然具体比例,还要视具体项目潜在的收益率及风险程度而定.4) 课题过程管理实证研究表明,863计划课题过程管理在以下方面有待加强:1)加强人力资本投入,2)加大高校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力度,3)重视和加强国内国外合作与交流,4)注重技术效果,强化过程评估,5)建立鉴定评议制度,提倡国际基准技术水平比量. 综上,本文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系统分析政企合作模式下国家科技投入的内在机理,探讨了政府与企业研发投入博弈行为的互动关系;提出了课题组创新研究的新思维,并尝试给出课题组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与度量框架、建立课题技术创新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课题组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模型;基于以上理论框架,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咨询问卷以及课题创新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最后是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1)通过政企合作(PP/Ps)模式的理论研究,以及政府/企业研发合作博弈分析,提出了863计划的政府资助准则、资助策略及应有的价值取向.从理论上纠正了国家863计划以"国家为主、企业为辅"的思想观念,提出了以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和最大程度地实现课题技术创新价值,作为政府资助课题价值评判的两大基本准则. 2)提出了课题组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与度量的概念框架,研究了课题组与所在企业的关系以及跨企业课题组的单位协调问题,建立了课题组创新能力关键性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实证进行了验证.以往创新研究大致有三个层面--企业层面、区域/产业层面、以及国家层面,并且通常把企业作为创新研究的最小组织单位.课题组是有别于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以课题组作为组织创新的微观单位进行研究,为深入剖析创新管理过程提供了有操作性的定义和理论框架,拓展了创新研究的组织层面. 3)基于创新经济理论,建立工艺技术创新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密切结合创新理论,并与业界密切沟通,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可操作性在实际中得到验证.以往创新研究偏重于产品创新,创新能力的度量研究更多是以产品创新为考量,对工艺创新及服务创新的研究比较少.研究针对工艺创新特点所建立的技术创新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弥补了技术创新度量指标上的不足.国内在评价指标选择中往往忽略理论支持,也使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的指标甄选方法更有意义. 本文的完成历时四年有余,其间得到国家863计划课题(编号:2004从602230),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编号:70641010)资助,并得益于导师与许多专家学者的指导与帮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等学术期刊,另有部分论丈投稿在审.文中成果只是作者个人观点,并不能代表两大机构意见.由于受条件与能力所限,论文局限性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今后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不断应用,企业各个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环节。现代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知识型联盟的模式,这种发展态势决定了有利益关系企业在合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优化物流系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小型制造企业迎
介绍了高水灰渣速凝材料的配比性能、充填体参数设计和充填工艺,以及其技术经济效果。 The matching performance of high-water slag quick-setting material, the desig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