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有无螺钉在稳定性方面的效果。观察术后负重时两组髋臼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从2008年至2010期间随访了60名使用非骨水泥型臼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共62髋。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根据术中有无植入髋臼螺钉,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有螺钉组32髋,B组无螺钉组30髋。评估影像学的改变及Harris评分,比较两组髋臼的稳定性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24个月内X线片髋臼假体周围骨的影像学改变。62髋病例中,有32例在髋臼上方C1区植入1到2枚螺钉,30例未植入螺钉。通过评估假体周围出现明显的间隙、随后出现的骨硬化和透亮线的时间来评估手术的效果。B组中,术后6天行X线照片,常在无螺钉组的C2区见到间隙(7髋,23.33%),间隙在24个月后完全消失。A组中,术后6天C2区较少出现间隙(1髋,3.12%)。有螺钉组,其中的15髋(46.88%)于术后5个月内在C1区出现骨硬化。随着骨硬化的出现,在5到24个月之间,有10髋(31.25%)在C3区出现透亮线。有8(25.00%)髋术后16个月内在C1区出现了透亮线。而B组术后在C1区和C3区很少出现骨硬化和透亮线。通过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外展角及髋臼旋转中心位值的变化评估手术的效果。两组病人术后外展角及旋转中心位值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末期,A组平均Harris评分为(93.7±2.0)分,B组平均Harris评分为(95.3±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8.50±5.22分钟,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56±8.89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62.5ml(100—300ml),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87.5ml(300—5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没有病人出现假体脱位。结论无螺钉组与有螺钉组术后的髋臼位置及临床效果并无显著差异,但无螺钉组的臼杯周围更少发生影像学改变,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植入髋臼螺钉不是必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以通过应用压配技术,取得臼杯的内在稳定而不需要植入螺钉,使得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