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的充电和生长过程对等离子体参数的影响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尘埃等离子体广泛存在于星际空间、电离层、行星大气、以及实验室的等离子体装置中和材料的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近年来,人们发现等离子体中的尘埃颗粒对用于材料处理的气体放电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在微电子加工中,尘埃颗粒对刻蚀和沉积过程会造成污染,影响半导体集成电路加工的质量;另一方面气体放电中的尘埃颗粒的形成和生长又为粉末合成和表面改性及等离子体化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新方法。这两方面让人们产生对应用于材料处理的气体放电中尘埃粒子的行为及其对放电参数影响的研究兴趣。 本文在考虑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用等离子体的能量守恒方程研究了尘埃颗粒的动态充电过程和颗粒的缓慢生长过程及其对等离子体参数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做比较分析。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尘埃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研究近况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介绍了尘埃充电的基本理论和等离子体稳态放电分析中的守恒量——粒子数守恒和能量守恒。 第三章,介绍了尘埃颗粒的形成和生长过程。对颗粒的快速生长(凝聚过程)过程和缓慢生长过程中的机制进行了简单概述。 第四章,结合具体实验研究了尘埃颗粒的充电过程及其对等离子体参数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尘埃的充电使得电子密度急剧减少,而电子温度急剧升高。而且颗粒的充电是一个非常短的过程,其在Rd=40nm时的特征充电时间τ~400μs。在充电电流只考虑电子流和离子流时,尘埃颗粒带负电,所带的电荷数在Rd=40nm时约为111个电子电荷。另外,充电过程中等离子体吸收的功率主要用于电子和中性原子的碰撞电离和激发,而离子在器壁损失的能量和尘埃颗粒上的电子所损失的能量在充电过程中都很小,并且离子在器壁损失的能量远远大于附着到尘埃颗粒上的电子所损失的能量,约为总能量的3%。 第五章,结合具体实验研究尘埃颗粒的生长过程及其对等离子体参数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尘埃颗粒的缓慢生长对放电中的电子密度影响很小,电子密度变化得很缓慢,但是电子的温度却仍然是在不断增大,变化范围为5.0eV~15eV。而生长过程中等离子体吸收的功率主要用于电子的碰撞电离损失,约占总能量的50%,不同于充电过程的是这时候的电离能量损失是大于激发能量损失的。另外,在此阶段,离子在器壁上的能量损失是在不断增加的,在100s时甚至与电离损失能量相当,而电子在颗粒上的能量损失依旧很小。离子在器壁上损失能量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到薄膜的沉积时放电的稳定性。 最后,给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及以后工作的展望
其他文献
前三章主要回顾了ABO3结构的锰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和物理特征,总结当前对这一体系的研究成果以及最新进展,并对存在的未知的以及期待解决的问题给予了说明。介绍了样品的制备工艺
高能重离子碰撞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产生并研究高温高压核物质的性质。RHIC(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实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实验上产生了强耦合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与
晶体材料是内部结构基元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由于其具有性能稳定,实验现象可靠,可重复性好等许多宝贵的物理性能,具有不同功能的晶体材料在各个领域已得到了
左手材料是一种新型的人工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它同时具有负的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因而表现出一系列反常的电磁学特性,如逆Doppler效应、逆Cerenkov辐射、负折射现象和完美透镜效应等。早在196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Veselago就提出了左手材料的理论模型。但由于自然界不存在这种性质特异的物质,所以在其后近30年左手材料的发展近乎处于停滞状态。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人工周期性材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