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7年的“琼民源”财务造假案以来,关联交易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在于关联交易的公允性、有效性以及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
关联交易是企业与外界发生经济联系的一种情形。其区别于非关联交易的特点在于:交易是在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双方存在着关联方关系。从企业角度来讲,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并无实质性的差异,都可以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关联方之间不对等的地位关系,使得交易的公允性受到影响。所以,对于关联交易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机会主义观,另一是有效契约观。机会主义观认为关联交易只不过是企业为了特定目的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或利益输送的工具。而有效契约观则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关联交易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本文认为企业既存在基于机会主义动机的关联交易也存在基于有效契约动机的关联交易,至于关联交易中多少比例为基于机会主义观的非正常关联交易,多少比例为基于有效契约观的正常关联交易,则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关联交易的近三年的数据,发现关联交易普遍存在且有不断增长的势头。而关联交易中的关联销售在各年中所占的比重都较大,仅次于一些非持续的关联交易。所以本文以关联销售为切入点。因为正常的关联销售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需要,通常可以及时收回现金,而非正常的关联销售是企业为了特定的目的进行的,收到现金与否对企业业绩没有影响,关联方又普遍存在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拖欠企业货款也是其中一种方式,所以正常关联销售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关。同时加入了关联方间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作为控制变量。于是提出了本文的基本假设,即正常的关联销售与企业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和期末关联方间的应收账款余额均正相关,接着提出假设二:公司业绩指标与非正常的关联销售正相关。然后在研究设计中提出了对关联销售进行分解的基本模型,检验非正常关联交易可靠性的检验模型以及非正常关联交易用于检验企业业绩的应用模型。
基本的回归结果,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基本假设是成立的。通过分解模型最终得到了非正常的关联销售。对其可靠性通过检验模型予以证实。最终,将其用于应用模型,发现非正常的关联销售使企业的业绩不实,虚增了企业的利润。证实了机会主义观的存在也证实了假设二的成立。鉴于非正常关联交易对业绩的影响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