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笔者以自己在硕士求学期间完成的《最美的生育史》一书为翻译案例,介绍了该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翻译流程,并对文本中出现的疑难点做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对应的翻译策略,最后就该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思考和总结,希望为笔者之后的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第一部分介绍该文本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该书是三位法国学者对生育观念变迁的一次梳理,作为出版物,其译介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国人认识生育提供历史性和社会性的视角。作为翻译文本,笔者认为其属于非文学类翻译,且从翻译功能主义学派的观点出发,该文本的功能应归属于信息类文本。笔者接着总结了该文本在组织形式、语言风格和具体内容方面的特征。第二部分描述笔者的翻译流程,包括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前期准备和翻译流程的简述,以及翻译完成后事项的描述。第三部分总结该翻译过程出现的难点,在分析研究后提出与之对应的翻译策略。具体分为三点,第一、语言转换层面的难点及其对策,笔者提出,源语文本中一些特殊且常见的语法现象需要译者多加研究,比如法语中主语泛化,中文需根据上下文去补充、明确主语。第二、对文化异质的处理对策描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本书中专有名词,包括宗教人物、法国境内医护机构或行政机构等等的都无法查找到现有通行、相对固定的译名,因此笔者需要在专有名词的翻译上发挥自主创造的能力,同时在其后保留原文,必要时通过添加注释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了解更多信息提供便利;本书中还有大量蕴含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名词,包含法律法规和社会舆论的潜在语义,本着沟通两种文化的目的,译者对这类异质因素的处理对策是充分理解、适当补偿,必要时通过添加注释介绍相关背景,减轻读者的文化隔膜感,完整传达出原文的含义。第三、描述译者在统一该访谈文本的语言风格方面所做的尝试。本翻译任务是一篇访谈录,记者提问部分语言精炼简洁,而受访者回答部分保留了相当多的口语化特征。译者通过拆分长句、调整语序、语义补偿等方式增强提问部分语言的可读性,通过适当删减、厘清逻辑、尽量去除口语化表达等方式改变回答部分语义拖沓、风格沉闷等阅读感受,籍此统一全篇语言风格。第四部分为对该翻译实践的总结。回顾翻译过程,笔者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比如未提前制定翻译策略,在文本规范化,包括添加注释、保留原文内容的格式规范方面知识欠缺。此外,笔者还对接触翻译任务前期译者的角色有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笔者认为译者应在翻译项目立项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动性,为文本翻译的价值和意义做出评估,为出版物的质量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