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古元古代晚期构造演化:A型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的证据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j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选择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嵩县-汝阳地区A型花岗岩、华北克拉通东部胶-辽-吉带桓仁A型花岗岩及高丽墩台斜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全岩Sr-Nd-Pb同位素、锆石原位Hf-O同位素、磷灰石原位主微量元素和Nd同位素以及斜长石矿物化学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它们的形成时代和岩石组合,查明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探讨了 A型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岩浆源区性质,同时,结合研究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古元古代晚期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对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的响应。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限定了研究区古元古代晚期花岗岩的年代学格架与岩石组合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嵩县-汝阳地区花岗岩主要为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它们形成于1813~1789 Ma之间,即古元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东部胶-辽-吉带桓仁花岗岩主要由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U-Pb定年显示,其形成于1863~1842 Ma;高丽墩台花岗岩为钠长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的1853~1802 Ma。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表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和东部胶-辽-吉带均存在古元古代晚期(1.85~1.79 Ga)的花岗质岩浆事件。2.探讨了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A型花岗岩的源区性质和岩石成因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嵩县-汝阳地区古元古代晚期花岗斑岩具有相对高的SiO2(67.51%~74.42%)和 K2O(4.27%~9.60%)含量、相对低的 MgO(0.09%~1.31%)含量,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特征,具较高的Zr+Nb+Ce+Y 含量(566×10-6~835×10-6)和 10000Ga/Al(1.57~3.15)比值以及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暗示它们为A型花岗岩。嵩县-汝阳地区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具负的全岩(-8.62~-6.10)和磷灰石εNd(t)值(-8.31~-6.18),以及均一且低的锆石εHf(t)值(-13.76~-7.69),结合中太古代-新太古代的全岩TDM2(Nd)年龄、磷灰石TDM2(Nd)年龄和锆石TDM2(Hf)年龄,暗示A型花岗岩应源自华北克拉通南缘新太古代太华杂岩中钙碱性深成侵入岩的部分熔融。3.阐明了胶-辽-吉带A型花岗岩及斜长花岗岩的源区性质和岩石成因胶-辽-吉带桓仁古元古代晚期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相对高的SiO2(64.54%~69.06%)和 K2O(5.69%~7.26%)含量,低的 MgO(0.53%~1.03%)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Zr+Nb+C e+Y含量(381×10-6~599×10-6)和较高的10000Ga/Al(2.73~2.97)比值,结合其较高的全岩锆饱和温度,暗示它们为A型花岗岩。锆石εHf(t)值(-1.62~+2.50)和磷灰石eNd(t)值(-2.69~-1.65)相对较高且均一,结合古老的模式年龄,表明桓仁A型花岗岩形成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镁铁质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高丽墩台花岗岩具有相对高的SiO2(71.06%~79.40%)和 Na2O(6.60%~7.89%)含量,相对低的 K2O(0.10%~0.70%)和 Rb(1.86×104~18.0×10-6)含量,以及相对低的K2O/Na2O和Rb/Sr比值,结合岩石中斜长石具有极低An值(0.94~4.89)的钠长石特征,暗示它们为斜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的锆石εHf(t)值(+0.90~+6.55)、全岩和磷灰石εNd(t)值以及相对较低的锆石δ18O值(+2.1‰~+4.5‰)和低的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特征,暗示高丽墩台斜长花岗岩是高温蚀变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受到少量拆沉陆壳物质的改造。4.揭示了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古元古代晚期的构造演化历史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缘古元古代晚期嵩县-汝阳A型花岗岩的存在,暗示它们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与西部陆块碰撞拼合后的伸展构造环境。东部胶-辽-吉带古元古代晚期桓仁A型花岗岩则代表了其形成于龙岗地块与狼林地块碰撞拼合后的伸展环境。同时代起源于高温蚀变洋壳部分熔融的高丽墩台斜长花岗岩的出现,为胶-辽-吉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古老洋壳存在的证据,其形成于俯冲大洋板片断离的伸展构造环境。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和东部胶-辽-吉带古元古代晚期均为陆陆碰撞后的伸展构造环境,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在华北克拉通内部的响应。
其他文献
光电探测器作为一种利用光电效应直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普遍应用于军事国防、环境监测、医疗通讯等各个领域。迄今为止,传统光电探测器由于其制造过程复杂耗时、成本昂贵、材料固有性能限制等缺点,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许多限制。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具有高吸收系数,高迁移率,可调节带隙,长载流子扩散长度以及可溶液加工等优点,基于钙钛矿材料制备光电探测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人员尝试利用聚合
青藏高原热状况对全球环流和降水形势产生显著影响,高原上空大气的非绝热加热及其变率是影响亚洲夏季风强度与全球大气环流异常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本论文围绕高原夏季大气热源的年代际变化,深入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对北半球不同区域环流、降水的可能影响机制。此外,针对1979年至今全球变暖增速背景下,高原作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其上空大气热源变化趋势及其与北半球中纬度环流趋势型的潜在联系也进行了初步讨论。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研究迫在眉睫。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优异的光伏性能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目前,其最高认证光电转换效率已提升至25.7%。虽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光伏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实现其商业化的应用仍旧面临很多问题。如存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各层材料的能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患有AD的病人每年都在增加,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AD的发病机理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AD病因极其复杂,其中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学说被认为是AD发病的关键机制之一。目前,对AD药物的研发大多都是基于Aβ的致病机理来展开的。随着生物学的不
新生代是预测地球未来气候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时期,也是地质历史上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时期。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地球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类似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的全球变暖事件,如晚渐新世和中新世的“温室地球”:晚渐新世为古近纪最后一个时期,与现今相比,温度高约4°C,p CO2高约300ppm;中新世为新近纪第一个时期,温度和p CO2均略高于现今。晚渐新世至中新世时期,地球由温室向冰室过渡,同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作为一种直接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传感领域。光子晶体光纤具有多变、可控的结构和优良特性,因此成为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设计出一种新型光子晶体光纤,然后将其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结合生成传感器,并且分析了新型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本特性和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的传感特性。本文的主要内容为:1、介绍了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现状和分类,着重介绍了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本特性
作为二维材料家族的典型代表,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s)具有可调的带隙、高的光吸收系数、高载流子迁移率、无悬挂键的表面等优点,并因此在光电器件领域大放异彩。目前,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可实现大面积、高质量的TMDs单一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制备。不过,CVD法制备的TMDs样品通常
相转化聚合物膜具有重量轻、易于功能化、制备工艺多样、孔结构可调等诸多先进功能和显著优势,有望应用于传感器、低介电、电磁屏蔽等领域。与其他制备聚合物多孔膜的方法相比,湿法相转化法具有简单、可控、易操作、微孔结构可调、适用于规模化制备等优势,被认为是向聚合物基体中引入多孔结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聚芳醚腈作为性能优异的新型特种功能聚合物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显著优点,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一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名贵的药材之一,被誉为“百草之王”。人参的许多药效也被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所证实,并已被应用到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但由于生长周期长,加之过度人为采挖,野生人参资源逐渐萎缩并面临枯竭,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因此,人参的利用主要依赖栽培人参。但可供人参栽培的土地资源有限、栽培人参的质量也
松辽盆地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沉积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增加,盆地油气勘探已经逐渐面向盆地深部。前期研究认为松辽盆地基底主要由加里东、海西褶皱变质岩系及同期岩浆岩组成。盆地也有生命,盆地基底的研究是对盆地生命周期认知的开端;松辽盆地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部,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心,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位于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于2018年顺利完钻,完钻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