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梗死的危险预警信号,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对TIA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解释有微栓子学说、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血管痉挛、颈动脉受压及血液成分改变,微栓子学说是现在的研究重点。有研究认为7d内卒中发生率较高可达12.8%,一年后高达21%[1]。因而快速识别和及时治疗高危患者极其重要,这需要对TIA患者进行分层评价从而降低TIA患者发展为卒中的比例,又不浪费医疗资源。目前有多种预后评价量表,如加利福尼亚量表、ABCD量表、ABCD2量表,但尚缺乏相关评分的评价。另有研究认为发病机制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但未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因此需要我们建立一种快速完备的评价方法筛选出高危患者,从而在第一时间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降低TIA后的卒中风险。本研究探讨ABCD2评分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预测TIA近期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DSA预测TIA发作后近期卒中风险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东区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90例,均行DSA检查,根据ABCD2评分分组,根据DSA结果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DSA阴性者亦归入此组)。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症状持续时间<24h,并且完全缓解②颅脑CT排除出血③行DSA检查④病例完备,能正确进行ABCD2评分。血管狭窄程度按北美有症状颈动脉狭窄试验标准[2],狭窄程度(%)=(1-最狭窄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动脉管径)×100%,计算由数字减影机软件自动完成。脑梗死的诊断按照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以病程第7天为终点观察时间点。统计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分析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BCD2评分与继发脑梗塞的关系。90例TIA患者7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13例占总例数的14%。90例TIA患者ABCD2评分≤3分进展为脑梗死16例,脑梗死发生率为1.9%,ABCD2评分4-5分者,脑梗死发生率为7.2%,ABCD2评分5-6分者,脑梗死发生率为12%,ABCD2评分6-7分者脑梗死发生率为20%。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1.9%,7.2%,20%),且不同卒中风险分层的脑梗死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血管狭窄≥50%组2d内脑梗死发生率14%,7d内血管狭窄≥50%组与血管<50%组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血管狭窄与TIA后卒中发生率。60例ICA系统TIA患者DSA显示,48例(80%)血管狭窄,其中≥50%的狭窄35例(68.3%)。单纯颅内动脉狭窄27例(4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2例(20%).30例VBA系统TIA患者DSA显示,20例(66.7%)血管狭窄,其中≥50%的狭窄14例(46.7%)。单纯颅内动脉狭窄4例(13.3%),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4例(46.7%)。TIA后7d内两组之间卒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血管狭窄≥50%组,2d内发生脑梗死比率增高。
结论:ABCD2-评分是预测TIA近期发展为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扩大例数进一步观察。本研究提示脑血管检查在TIA患者的重要性,DSA是探讨TIA发病机制的重要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