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的基本病理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由于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斑块(atherosclerotic plaque,AS)脱落所形成的急性血栓,引起了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生,从而成为冠心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AS的形成,成为早期防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键,但AS的发生机制仍未最终确定,常见的学说为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关于AS的形成与破裂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由于损伤、炎症、免疫功能障碍三者相结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全身或局部的炎症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以及其最终导致临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高度相关,从而成为临床危险分层评估及预测远期急性冠脉事件的重要依据。中医药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的症状,其对ECG及血流变学的改善也已获证实。C-反应蛋白(C-reactive,CRP)、白介素-6(interleukine-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α,TNF-α)是一组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是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介质,且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在AS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诱导和促形成作用,观测不稳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病人CRP、IL-6、TNF-α的变化能有效预示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危险程度,并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中药舒冠滴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CRP、IL-6、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炎性干预机制。方法:将符合观察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在原有西医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舒冠滴丸及辛伐他汀治疗。均连续用药4周。均于治疗前6小时及治疗四周后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LSA法)检测工L一6和TNF一a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的临床证候、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2)观察组中医证候和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血清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较治疗前水平下降,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下降幅度优于治疗组(P<0.05);(4)两组治疗后血中CRP、IL一6、TNF--a浓度均呈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住01);(5)治疗4周后,观察组CRP、IL一6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TN卜a下降幅度相当(P>O05);(6)随访发现舒冠滴九治疗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6.69%比23.31%)。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分别加用辛伐他汀和舒冠滴丸,均能有效降低血中CRP、IL一6、CRP浓度,在治疗4周后,舒冠滴丸组 CRP、IL一6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且伴随明显临床状症的改善,TNF吸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当,近期随访发现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减少,考虑杭炎作用亦中药舒冠滴丸的有效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