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乡土”和“女性”的身份标示,孙惠芬成为当代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但其小说的意义都不仅仅囿于对当下农民处境的现实关照,理解孙惠芬和她的小说不能不深入体会其对人类精神和心理世界等形而上具有终极意义问题的思考追问。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空缺,本论文采取系统研究的方式,借鉴“乡土小说”和“女性文学”两个基本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全面阅读孙惠芬小说、自述、访谈、期刊评论、学位论文等现有资料和广泛涉猎相关文献理论资料的基础上,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重点结合创作主体的内在理念对其30多年的小说创作进行梳理探究,从创作主题方面深入分析不断成长的孙惠芬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真正的独特所在;二是从艺术特质入手探讨分析作者对精神世界的理念表达与批评者阅读作品产生反响之间的微妙差异。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孙惠芬的文学作品和获奖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缺陷,本文的研究方法、目标及价值和意义。第二部分是第一章,孙惠芬小说创作的主题意蕴。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瞬间心理的极致书写、个人化“性”观念的表达三个层面论述孙惠芬小说的主题旨在探索现实处境和理想“彼岸”的距离和关系,从看似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质地背后表现蕴藏着充满哲学意味的精神命题,与其说孙惠芬是坚定地“乡土”守望者,不如说孙惠芬是精神理想的坚守者。第三部分是第二章,孙惠芬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从日常生活的原生态呈现、非理性的神秘色彩、浓郁的辽南地域文化特色三个层面论述孙惠芬小说创作主体理念内蕴的外现,探索影响读者对其的理解批评以及二者之间的共鸣和差异。第四部分是结语。总结论述孙惠芬小说在当代文坛的独特意义价值以及在结构叙事上的进步,以“乡土文学”登上文坛的孙惠芬,其小说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探寻人类精神的困境,其对瞬间心理细致入微地描摹和对个体生命本能需求的理解尊重以及对情感的理性节制和细腻把控对于丰富拓宽乡土小说的视域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