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论视角重读林纾的翻译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纾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倍受译界关注和争论。一方面,林纾开了中国文学翻译之先河,其翻译数量之多、影响之大成就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传奇;另一方面,由于林纾本人不懂外语,译作中多采用意译,其中又不乏删节,因此其翻译又多为评论家所诟病。本文通过回顾对林纾的翻译的各种评论和研究,发现多数评论和研究出自语言学层面,属于以原语为指向的评论模式,是将其翻译作为一种独立于社会、文化语境的独立实体进行考察的。然而,每一种翻译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由于不同时代的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目的,他们会采取各种翻译策略对原文做出这样那样的调整或改编,以适应自己翻译目的的要求。因此,基于语言学层面的以原语为指向的研究方法是有欠缺的,不可能客观、公正地解释林纾的翻译现象。近年来,西方的一些以译语语言、文化为指向的翻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林纾翻译的新视角,为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这种翻译现象提供了可能。吉迪恩·图里就是这一领域最为出色的学者之一,他的翻译理论是建立在一个假设基础上的,即翻译是一种受规范约束的行为。图里将“规范”从一个规定性的概念扩展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这样就为人们能够以一种相对的观点理解什么是翻译提供了可能。他认为作为受规范约束的翻译不是一个固定的而是一个可变的概念,因为随着规范的改变,翻译也会发生变化。作为目标文化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翻译是受文化、社会、历史等许多变量制约的。文章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框架,将林纾的翻译置于当时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结合林纾为其译作所写的序、跋、例言以及当时批评家对其译作的评论,从起始规范、初级规范、和操作规范三个层面对比原著和译文,试图找出林纾采用翻译策略的深层次原因,并为其提供解释,得出了林纾的翻译达到了既定目的,是符合当时的翻译规范的结论。
其他文献
通过构造一组泛函,用变分迭代地方式研究了兰切斯特方程的各次近似解,这种近似解是解析解,还能继续进行各种解析运算.从而可进一步研究对兰切斯特方程进行定性及定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可调式矫正器持续牵引治疗乳头内陷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3月,采用自制可调式矫正器持续牵引2~4个月治疗37例(69侧)先天性乳头内陷患者。患者年龄1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它制约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一个多丘陵多山脉且少数民族种类和数量都比较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存在攀高心理、盲目依赖心理、焦虑和恐惧心理、自卑与自负心理以及利己心理等。大学生自身、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介词“对于”和“N的V”结构一直是语法学界关注的重点。许多学者从各种角度都对它们的性质、特点做了详细的阐释,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介词结构
目的探讨臀大肌代肛门括约肌控便手术治疗高位无肛术后大便失禁的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25例高位无肛行腹会阴联合肛门成形术后完全性大便失禁患者,采用臀大
隐喻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就是借助熟悉的、形象的事物去认识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认知语言学家莱柯夫认为隐喻就是把具体概念映射到抽象概念
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用大量的例证研究了其中的一些实践思路和具体操作程序,重点讨论了2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概念隐喻理论在
基于DEA方法用综合输出变量与综合输入变量之比反映相对效率的思想,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在最大相关系数条件下,取得线性综合变量的指标权重,引入CCA/DEA分析方法,运用于商业银
随着部分高校改革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以及高等教育学硕士持续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学硕士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学硕士就业难,而高等教育女硕士就业更难,文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