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健康成人前视路DTI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鞍区肿瘤患者前视路DTI指标、DTT图形态结构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手术后视觉功能改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38例,女20例,男18例,年龄18~80岁,平均(38.2± 15.9)岁。既往无眼科、糖尿病等病史,现无阳性视觉传导系统症状和体征,并能配合完成视力、视野检查及MRI扫描。使用3.0TMRSkyra扫描仪(Siemens公司,柏林,德国),对检查者除常规序列扫描外,还采用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序列(RS-EPI)进行前视路轴位DTI扫描(薄层扫描找到适宜定位片的倾斜角,以能清晰看到前视路形态结构为准),9个分段数,30个弥散梯度方向。由同一名影像科高年资技师进行图像扫描,采用3.0T MR Skyra扫描仪自带的后处理工作站软件,由两名高年资的影像科医生进行DTI指标采集和DTT影像重建。轴位上检测双侧视神经中点、视交叉正中点及双侧视束中点的FA、ADC值,以其代表前视路各部位的FA值和ADC值。经后处理在DTT图上重建出前视路纤维束,观察其形态结构情况。选取福州总医院诊断为鞍区肿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为鞍区肿瘤组。排除标准:合并有鞍区之外的颅内肿瘤,术前接受过放疗或肿瘤复发或残留而再次手术,术后免疫组化结果为非肿瘤性疾病,有MRI扫描禁忌的,或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术后检查随访的患者。鞍区肿瘤组共入选21例。同时配对选取与鞍区肿瘤组匹配的健康成人21例作为对照组。鞍区肿瘤组与健康成人对照组在鞍区肿瘤组手术前1周内同时行轴位前视路DTI扫描。鞍区肿瘤组在手术后4个月时复查前视路DTI。运用VIS(visual impairment score)评分分级表进行视觉功能的评估。将前视路分为肿瘤前方的视神经、肿瘤区的视交叉及肿瘤后方视束3个部位,测量方法同健康成人对照组。测定两组前视路中每个部位的FA值、ADC值,并据此计算以上3个部位的值。对比分析研究这些值的差异及其与VIS分级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版本软件进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视路DTI的彩色编码FA图像表现:正常前视路呈较均匀的绿色信号。ADC图像表现:正常前视路呈灰色,与正常脑组织灰度可区分,脑脊液呈白色信号。DTT图可三维显示正常前视路纤维束形态,且后处理软件界面可任意角度旋转DTT图对前视路纤维束进行观察。前视路DTI的定量指标FA与ADC值呈显著负相关,r =-0.693,P<0.001。整个前视路的FA、ADC值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不同前视路部位的FA值、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视交叉与视神经、视束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视神经与视束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视交叉处FA值最低ADC值最高。鞍区肿瘤组,DTT图中可三维观察前视路纤维束形态结构(连续、中断、饱满或稀疏);并且可观察前视路纤维束与肿瘤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前视路神经纤维束是受肿瘤挤压变形移位,还是被肿瘤组织包绕。鞍区肿瘤组的前视路纤维束形态与视觉功能的VIS评分分级无关(P>0.05),但与预后关系显著(P<0.05),依据视觉功能VIS评分预后分组,术前前视路纤维束形态结构连续型的患者,在术后4个月时,视觉功能恢复要好于中断型(P<0.05)。鞍区肿瘤组在肿瘤前方的视神经、肿瘤区的视交叉及肿瘤后方的视束这3个区域的FA值均显著低于健康成人对照组(P<0.05),而ADC值均显著高于健康成人对照组(P<0.05)。FA、ADC值在前视路各部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视神经与视束无明显差异(P>0.05),视交叉FA值显著低于视神经、视束(P<0.001),视交叉ADC值显著高于视神经、视束(P<0.001)。对照组FA值在3个部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而视神经与视束无明显差异(P=0.998);视交叉显著低于视神经、视束(P<0.001);对照组ADC值在3个部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而视神经与视束无明显差异(P=0.122);视交叉显著高于视神经、视束(P<0.001)。鞍区肿瘤组术后4个月整个前视路FA值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ADC值明显下降(P<0.05)。其中,肿瘤前方视神经、肿瘤部位的视交叉及肿瘤后视束术后4个月的FA值均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且肿瘤视交叉部位的回升程度大于视神经、视束(P<0.05)。而术后4个月的ADC值也发生了类似FA值的恢复情况。鞍区肿瘤组术前FA、ADC值与VIS评分及分级无关(P>0.05)。鞍区肿瘤组术后视交叉部位FA值升高组的病情改善率为92.99%,显著高于FA值下降组的28.6%(P=0.006)。由此,鞍区肿瘤术后视交叉部位FA值的变化是视觉功能预后的良好预测指标,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6.7%、83.3%、92.9%、71.4%。结论FA值和ADC值是DTI的敏感且可靠的指标,可用于前视路的定量分析。DTT图可三维显示前视路神经纤维束的形态结构,可将其用来判断鞍区肿瘤病人的预后,DTT图上前视路形态结构连续型的患者,其预后要好于中断型。鞍区肿瘤患者的前视路DTI指标可在整个前视路发生不同程度变化,视交叉处尤为显著。手术后这些变化在前视路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并与视觉功能的改善相关,鞍区肿瘤术后视交叉部位FA值上升与视觉功能预后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