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制雨水系统旱流污水截流效果及改善对策研究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wallacedf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流制雨水系统旱流放江严重污染了上海市河道水质。为解决由于雨污混接所导致的分流制雨水系统旱流污水放江污染问题,上海市兴建了大量旱流污水截流设施,这些截流设施在有效削减了部分旱流污水放江污染的同时,增加了单次排江事件的污染物浓度,其为河道水体带来的冲击负荷不容忽视。本文选取浦东新区两座代表性分流制泵站,对其旱流污水水质及雨天放江水质进行采样分析。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调查研究数据,对比雨水系统早流截流前后排江水质污染特性的变化,考察截流对管道沉积物的影响,分析形成冲击负荷的原因。并分别研究了在截流及防汛两种不同运行模式之下分流制雨水系统出流的初期效应及沉降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概率分析方法对修建通过式调蓄-沉淀池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长期平均运行效率进行计算,提出优化分流制雨水系统管理及运行的建议与设想。本文对截流前后分流制系统出流污染物浓度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截流设施运行后,受管道沉积物的影响,旱流及雨天出流中的COD、SS、TP浓度明显高于防汛运行模式,且与混接程度呈正相关;NH3-N浓度变化情况受系统内混接原污水TN含量的影响。②受泵站开泵情况的影响,截流对管道沉积物及出流水质的影响在大到暴雨情况下尤为突出,造成一定的冲击负荷。对分流制系统出流初期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浦东新区代表性分流制泵站出流中各污染物指标基本不存在初期效应或仅存在微弱的初期效应。②截流后SS的b值均大于截流前,且都大于1,说明截流后受管道沉积物的影响,SS呈现更为显著的负初期效应。对分流制系统出流沉降性能的研究表明:①早流污水中TP、TN的沉降性能较差,而COD和SS的沉降性能相对较好。②雨天出流,无论在截流还是防汛运行模式下,两座代表性泵站出流的沉降性能都相当好,并且截流模式下泵站出流中SS、COD、TP的沉降性能明显优于防汛模式,以SS最为明显。③混接较为严重的泾东泵站在截流和防汛模式下SS沉降速度平均值分别为:12.2cm/min、8.87cm/min,混接较少的金桥2#的相关数据分别为:10.47cm/min和9.12cm/min,均接近国外合流制溢流的沉速,为通过式调蓄-沉淀池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对浦东新区分流制雨水系统旱流截流运行效果的研究表明:①旱流污水截流设施有效地削减了旱流排江水量及污染负荷。②存储-沉淀池是可行的选择,能有效控制旱流及雨天排江负荷。③加强管道沉积物的清理,尤其是对特殊缺陷管段的沉积物清理是改善截流运行模式下冲击负荷的有效手段。④雨污系统统一管理、完善截流配套设施、适当扩大截流量等都是今后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对高速以太网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个将传统的由CPU处理的TCP/IP协议栈卸载到专门的处理单元—TOE(TCP/IP Offload Engine)中,因此而减少网络通信对CPU的占用率
针对Criminisi算法中由于优先权计算不准确导致的修复效果不理想、修复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天牛须算法优化的BAS-CRI图像修复算法.首先在Criminisi算法优先权计算过程
形式要素是翻译等效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游子吟》及其多个英译本为材料,通过对比各译文的语言及物性属性及其表现,讨论各译本在概念功能上与原文本的关系,由此揭示
本文简单阐述了铁矿石中全铁分析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选择全铁不同含量的试样,用铝箔还原重铬酸钾滴定法和三氯化钛还原重铬酸钾滴定法对全铁测定进行了试验比对。通过实验结
海洋赤潮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世界沿海国家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本论文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发生机制研究,为阐述光照效应在该海域赤潮发生中的作用,应用现场培养实验与模拟
相对于文化意识而言,跨文化意识对师生对文化适应能力要求更高,更容易适应文化多元化,因此在EFL和ESL国家发展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必要。对三个EFL/ESL环境下的跨
为了帮助初中生有效缓解学业压力,促进其学业水平,本研究对初中生的学业压力与自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性别、是否独生均不影响初中生的自尊水平;家庭经济状
隐性课程资源是"4R"课程模体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课程资源是课程模体建构的关键,因而"4R"课程模体对课程资源中流失的隐性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呼吁也越来越强烈。隐形课程资源的
<正>1983年我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的是水利,从此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1987年到上海开始从事水利工作至今30年了,从未离开过这行,在上海住的时间比在老家还要长,可以
通过对GIS空间分析技术、数学评估预测模型、软件集成开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采用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理论,设计和实现了面向专业用户的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