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明延安地区马铃薯生产体系下较优的灌溉流量、水量及较合理的肥料用量。本文以陕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荷兰15号”脱毒种薯为材料,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充分灌水(100%ET0)和当地推荐施肥量(F:N-P2O5-K2O为240-120-300 kg·hm-2)为基础,3个灌水量(W1:100%ET0;W2:80%ET0;W3:60%ET0)和3个施肥水平(F1:240-120-300 kg·hm-2;F2:180-90-225 kg·hm-2;F3:120-60-150 kg·hm-2),覆膜共组成9个处理(T1,100,240-120-300 kg·hm-2;T2,80%ET0,180-90-225 kg·hm-2;T3,60%ET0,120-60-150 kg·hm-2;T4,100%ET0,180-90-225 kg·hm-2;T5,80%ET0,120-60-150 kg·hm-2;T6,60%ET0,240-120-300kg·hm-2;T7,100%ET0,120-60-150 kg·hm-2;T8,80%ET0,240-120-300 kg·hm-2;T9,60%ET0,180-90-225 kg·hm-2),设置60%ET0灌水、不施肥和不覆膜处理为对照组(CK),共10个处理,通过收集实验数据,研究水肥耦合对马铃薯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的调控,以及系统地探讨水肥耦合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水分的影响。试验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水肥耦合对马铃薯地上部分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内,肥料施用可以增加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等生长性状,在出苗后7-21天,过量施肥对株高产生抑制作用,在出苗21后,马铃薯株高生长速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另外,灌水对株高和茎粗影响并不显著。然而,合理灌水施肥可以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T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为最高,其次是T9处理。因此,合理水肥可以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同时可以增强酶活性促进光合作用,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2)不同灌溉施肥对马铃薯根下土壤水分含量及分布、各生长阶段的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不同滴灌施水量导致水分积累土层的变化,灌水量越大,水分积累层不断向下迁移。当灌水量等于马铃薯所需水分时,土壤水分积累层则位于土壤上层(0-30cm)。另外,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内,灌水量与耗水量呈正相关;施肥量与耗水量先呈正相关再呈负相关关系。适量增加在幼苗期和淀粉积累期的灌水量,不仅有利于根部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同时促进马铃薯产量增加和品质提高;另外,水分不足或者过量会阻碍马铃薯的生长。其中,T9处理产量增产率最高,说明T9处理可以完全满足马铃薯的水分需求,水肥配比合理,马铃薯产量提高效果最佳。(3)水肥耦合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相同施肥量,pH值和速效钾含量与施水量呈负相关;电导率值、硝态氮含量、碱解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与施水量呈不规律正相关;相同灌水量,pH值与施肥量呈现先负相关后正相关的规律,电导率值、硝态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不规律正相关规律,而与速效钾呈现不规律负相关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T9处理的土壤中各养分含量较高,积累层位于土壤上层(0-30cm),有利于马铃薯的吸收与利用。(4)灌水量、施肥量以及水肥交互均显著地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在中肥供应下,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高肥处理下,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T9处理生长优势较显著,增产量明显且变异系数小,较为稳产。另外,马铃薯淀粉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水肥协同供应条件下T9处理的淀粉含量最高,并且水肥互作效应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的影响极显著,表明适量灌水施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品质。本研究中T9处理马铃薯品质较高,变异系数小,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