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文件《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特别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步转型新常态,新型工业化逐步展开、城镇化建设日益完善;但与此同时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激励约束相关机制尚未健全,耕地保护问题迫在眉睫,达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困难程度不容小觑。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2016年12月28日公布的《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为8000万亩左右,基数较大但减幅更应引起重视,较上次调研结果相比减少近3000万亩。现存耕地后备资源中集中连片的资源面积为2800万亩,占35.3%;零散分布的耕地后备资源5200万亩,占64.7%。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近期可进行开发资源比例较小,为940万亩;其余4700万亩受水资源利用等条件限制,短期内开发可能性较低。三江平原地区作为全国耕地后备资源储量最大最为集中的区域,在全国耕地动态平衡的保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结构特征及景观格局,探讨耕地后备资源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可行性较高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旨在为耕地后备资源的科学合理化开发利用打下一定基础,为有关部门制定耕地保护规则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为制定三江平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和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土地资源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总体状况分析。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217895.11 hm2,占三江平原土地总面积的2.00%,占三江平原耕地面积的3.76%;区域上,耕地后备资源在三江平原北部和东部地区占比较大,其中虎林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为46792.58 hm2,鸡西市辖区面积最小为343.74 hm2;类型上,耕地后备资源分为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与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其中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为216875.72 h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99.53%;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1019.39 h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0.47%。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比率与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分布来看,虎林市、密山市、佳木斯市抚远县、富锦市不仅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较多且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比率也较高,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分别为 46792.58 hm2、29221.99 hm2、23715.26 hm2、18321.38hm2,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比率值分别为21.47%、13.41%、10.88%、8.41%。而三江平原中部鹤岗市兴山区、工农区、双鸭山市前进区、鸡西市鸡冠区、恒山区均无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而个别县域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虽多,但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比率较低,如富锦市、同江市、哈尔滨市依兰县、饶河县、萝北县、绥滨县,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均高于10000 hm2,而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比率均低于10%。(2)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景观格局分析。总体上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整体景观中可开垦其他草地为主体景观类型,在三江平原整体景观上可开垦其他草地的地块分布占有绝对的优势,开发利用的潜力值最大。可开垦沼泽地也是耕地后备资源中面积较大的一类,但其抗干扰的强度较弱,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对沼泽地进行开发利用时,需要更多的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生态问题。在整体景观上可开垦内陆滩涂用地面积远小于可开垦其他草地,但平均地块面积却是可开垦其他草地的2倍以上。(3)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对策。通过分析总结发现,现阶段耕地后备资源现状特征及开发利用可能面临以下问题:耕地后备资源整体面积较大但地块分布零散,三江平原整体包含耕地后备资源类型复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资金紧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为解决此类问题,将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更好的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构建耕地资源综合开发体系,深入探索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增强耕地后备资源的生态防护,拓宽投入渠道,探索完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运行机制,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