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剖面强互耦超宽带相控阵低散射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ill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相控阵天线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相控阵天线不仅需要满足超宽带、大角度扫描等需求,还要满足小型化、轻量化以及低剖面等需求,以便更好地共形在载体平台上。另一方面,由于相控阵天线正逐步成为其载体平台电磁散射特性的主要来源之一,相控阵天线也要求满足低散射特性的需求。当前,利用紧密排列的单元所带来的强耦合效应来拓展频带的新型强耦合超宽带相控阵,其相较于传统相控阵更适用于宽带、宽角扫描以及低剖面、小型化的设计,正成为国际天线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当前对这种新型相控阵散射特性的研究却较为少见。本文针对基于强互耦效应的二维波束扫描超宽带单极化相控阵天线开展了相关研究,深入分析了该阵列的辐射和散射特性,实现了阵列的低剖面化、辐射特性良好和低散射特性。论文的主要工作或创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强互耦超宽带相控阵天线相关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对相控阵以及天线散射研究历程和国内外研究近况进行了回顾。其次,详细论述了相控阵天线相关理论和传统宽带相控阵的实现方式,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强互耦超宽带相控阵天线的实现原理。同时详细介绍了散射截面(SCS)和天线散射等相关理论基础。第三,以二维面阵为基础,设计并仿真实现了一款工作于P-L波段的低剖面强互耦超宽带单极化相控阵天线单元及阵列。该阵列能够在4:1的阻抗带宽内实现E面±60°且驻波比小于2.5和H面±45°扫描且驻波比小于3.0。第四,以口径面积相近且工作频带相同的Vivaldi超宽带相控阵列作为参考天线仿真对比分析了上述所设计的强互耦超宽带相控阵天线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强互耦超宽带相控阵天线的散射性能总体上要优于Vivaldi超宽带相控阵列。第五,提出了一种利用极化转换表面来进一步优化强互耦超宽带相控阵散射特性的措施,成功实现了在不增加阵列剖面和影响电性能的前提下特定入射角度特定频带内散射截面的进一步减缩。最后,对设计的强互耦超宽带相控阵天线进行了加工和测试,实验结果与仿真设计结果吻合较好,证实了基于强互耦效应的超宽带相控阵低剖面与低散射特性设计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多倍化作为生物进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基因组倍增的方式快速增加了遗传物质。自然界中的主要类群都经历过这种染色体水平上的加倍,而基因组倍增所导致的遗传物质的增加为脊椎
IP数据、语音和新型业务迅速增长,对互联网提出巨大的带宽需求。尽管波分复用(WDM)技术可满足光网络容量、距离、传输质量的大部分要求,但网络构建尚不够灵活,运行维护费用价
结核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目前用于一线治疗的药物有吡嗪酰胺、异炯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随着药物化疗的推广,耐药性结核菌也随之大量出现,因此在临床上,
微电子器件微小型化的同时,功耗也逐渐降低至微纳瓦量级。以这些低功耗器件组成的系统,其功耗大约仅在毫瓦量级。这样,使这些器件利用它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实现自供能已从设想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利用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尺寸上对悬臂梁型压电振子做了优化,还对双悬臂梁和三悬臂梁结构的压电振子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双悬臂梁和三悬臂梁结构的压电振子比起单悬臂梁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兴起,电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对电源的要求更加灵活多样。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使电源向轻、薄、小、高效、低成本、低噪声方向发展。交流
作为未来人类对于物体的识别技术,射频识别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项技术将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在人们周围无处不在。从组成上,RFID包括标签,读写器,数据库以及EPC网
学位
两栖类是脊椎动物中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是地球上第一类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现生两栖类物种数目超过7500种之多,但是每年仍有超过100种两栖类被发现,这说明对两栖动物
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也被称为横向基因转移(lateral gene transfer,LGT),是区别于垂直遗传(即亲代到子代的遗传方式),泛指能跨越种间隔离,在生物有机体间进
氧化锌(ZnO)材料由于存在本征点缺陷(氧空位V0和锌填隙Zni)的施主补偿作用,导致p型ZnO的制备很困难,限制了其在光电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第1或V族元素都可以作为ZnO的p型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