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IPAM共聚物核壳型微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响应性凝胶是指能对微小的环境变化如溶剂组成、温度、pH、离子强度等做出响应的交联聚合物,当环境发生微小的变化时,响应性凝胶将发生显著的可逆的溶胀或收缩,这种变化常被称为体积相变。根据凝胶的尺寸大小,可将其分为两类:本体凝胶和微凝胶。相对于大尺寸的本体凝胶而言,微凝胶由于其快速的响应性能及更为广泛的潜在用途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最为广泛研究的凝胶是具有温度敏感性能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凝胶,在PNIPAM基础上可以引入pH敏感性的单体以制备具有温度及pH双重敏感性能的凝胶。由于PNIPAM凝胶的温敏性主要是由PNIPAM链中的非极性基团——异丙基的疏水水合作用所致,故能影响疏水水合的物质均能影响PNIPAM凝胶的温敏性能,如体积相变温度的改变。因而,在制备具有温度及pH双重敏感性的PNIPAM凝胶时,如何调控pH敏感性组分对凝胶体积相变的影响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本论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制备了两类具有温度及pH双重敏感性PNIPAM微凝胶,即pH敏感性单体局部分布和pH敏感性单体无规分布的微凝胶,并系统研究了pH敏感性组分在凝胶内的分布形式对凝胶体积相变的影响。 我们首次以两种不同的水溶性化合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及4-乙烯基吡啶(4-VP)为主要单体,采用二步水相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分布窄的核—壳结构微凝胶,核与壳分别由温敏性的PNIPAM核及pH敏感性的P4VP壳组成。该方法大大拓宽了水相分散聚合法制备复合结构纳米粒子的研究,为以后制备其他类似结构的纳米粒子提供了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途径。 然后我们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超薄切片及动态光散射技术等多种手段对核—壳粒子的形态、结构及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证明了微凝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一壳结构和非常窄的粒径分布。我们还用动态光散射研究了微凝胶粒子的溶胀行为,发现pH敏感性的P4VP壳不会对PNIPAM核的温敏性造成影响,其体积相变温度基本维持不变,这结果充分印证了我们的设想——如果pH敏感性组分不是在凝胶内无规分布而是局部分布时将不会对PNIPAM凝胶的体积相变温度造成影响。此外,我们还研究了P4VP壳层对PNIPAM核的溶胀行为的影响,发现高度交联的壳层会对核的充分溶胀带来一定限制,使其溶胀率下降。 在二步水相分散聚合法的基础上,我们又发展了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法,以2-乙烯基吡啶(2-VP)和NIPAM为主单体,同样制备了具有温度及pH双重响应性能的核一壳微凝胶粒子。该聚合方法不但保持了二步水相分散聚合法的最大优点——得到的粒子具有非常窄的粒径分布,而且聚合过程不使用任何乳化剂,因而得到的是不被表面活性剂所污染的洁净粒子。 所得微凝胶粒子的形态、结构同样用SEM、TEM 及超薄切片技术进行了表征。有趣的是我们得到的粒子为反转的核一壳结构:即在最终的粒子结构中,第一阶段聚合的种子粒子组分P2VP为壳,而在种子粒子上进行聚合反应的第二阶段聚合物PNIPAM组分为核。用动态光散射对反转核一壳粒子进行的溶胀行为研究再次表明:局部分布的pH敏感性组分P2VP不会改变PNIPAM的体积相变温度。 此外,我们还尝试用一种简单有效而又未见文献报导的方法——改变溶液的pH值来调节PNIPAM微凝胶的体积相变温度。为此,我们以NIPAM、甲基丙烯酸及2-VP为主要单体制备了同样具有温度及pH双重响应性能的共聚型微凝胶(pH敏感性组分无规分布),并系统研究了pH值对微凝胶体积相变行为的影响,发现pH值的改变除了可以有效调节凝胶的体积相变温度外,还可导致凝胶发生有趣的溶胀一收缩振荡行为。
其他文献
卟啉化学是化学、物理、生命材料和信息等领域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在生物无机化学、配位化学和主客体化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课题。并且由于金属
由于不断地向植物中是施加除草剂或是作用机理相同的除草剂的反复使用,导致杂草种群对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给防治和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从大量所研究的高等植物的抗性生物型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和web技术的发展,基于web的远程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式。建立在一个开放平台上的远程教育,克服了传统教育时问和空间的限制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目前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无机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其成本低、污染小、可大面积柔性加工而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但目前仍存在能量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以设计开发高效聚合物给体材料为目的,在能带结构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地开展了共轭分子的结构设计和侧链修饰的工作,合成了一系列基于氟代喹喔啉的D-π-A
为了开发新的双功能和多功能材料,本文设计、合成了几个系列的功能化合物:酯类棒状杂环液晶化合物、用液晶基元修饰的螺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及(联茚满)烯二酮磁性光致变色化合物
本文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了不同分子量、不同乳酸、羟基乙酸配比的PLGA共聚物,并进行了红外、核磁以及降解性能的表征。以这些材料作为载体,采用溶剂挥发法双乳液体系(W/O/W)包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通过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体系的科学,其体系的形成主要是靠分子间的弱作用力,即静电力、氢键、范德华力等。分
首先对超分子化学及其领域中的光致电子转移机制(PET)控制的荧光分子开关进行了简要概述,发现这一领域涉及膦配体金属络合物的研究较少。鉴于磷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生命学科等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它对模板分子具有高特异性的识别能力。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色谱分析固定相,与一般固定相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预先确定洗脱顺序,具有较高
近年来N-杂环卡宾作为一类新型配体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含三芳基膦的咪唑鎓盐31·HCl和32·HCl,并利用现场生成卡宾的方法,把它们用在钯催化的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