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唐代文史作品中孟尝君形象的阐释与接受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isha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文,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又称薛公。因田文字孟,封于尝邑,所以号孟尝君。孟尝君依靠丰厚的资产与齐国贵族的公子身份招揽天下贤士,显名于诸侯,并且与同样以养士著称的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孟尝君作为其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位,后世评价褒贬不一。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之中,孟尝君形象的呈现也是各具特色。本文聚焦于先秦至唐代文史作品中的孟尝君形象,以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阶段去具体探析不同文史作品的孟尝君形象特征及接受特点。第一章以先秦两汉时期文学作品中对孟尝君事迹的记载与评价为主要的研究底本,试图勾勒出孟尝君在史传文学中的原始形象,并探讨孟尝君形象在本阶段所具有的初步符号意义。孟尝君在本时期的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形象特征较为原始且具象,各类史传文学、诸子散文、政论文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如《战国策》《史传》《汉书》《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子》等。在这个阶段,孟尝君形象的整体特征是“尊贤重士”的贵公子形象,但以荀子、司马迁、王充等人为代表的负面评价也影响了孟尝君在后世文史作品中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倾向。除此之外,“雍门鼓琴”典故的形成也显示出孟尝君文学形象的萌芽。总的来说先秦两汉时期孟尝君形象的塑造与批判倾向呈现出重实录、重讽喻的特征。第二章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孟尝君形象在文史作品中新的接受与阐释特点。就内容上来说,对孟尝君游侠形象的描摹与游侠精神的吟咏、对“雍门鼓琴”典故中生死荣辱之悲、破国亡邑之思等内蕴的引用与感喟,是此阶段接受的重点。评价倾向也以正面为主,负面评价较少;就形式而言,文学体裁变得极为丰富,如诗、赋、史书、铭文、序文、骈文、奏议、表等。范晔、曹植、沈约、潘岳等对孟尝君的点评也颇具亮点,值得一探。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文人对孟尝君的书写是对先秦两汉时期孟尝君形象与评价有选择地接受,而本阶段孟尝君形象的塑造与接受也由秦汉时期重实录、讽谏的历史评述转而呈现出重个性、重情感的特征,最明显的是对孟尝君历史功过的评述变少,转而集中在文学抒情。第三章透视隋唐时期文史作品,分析其接受特点与评价倾向。此阶段,文人对孟尝君的书写集中在诗歌领域,孟尝君形象变得更具文学色彩。“冯谖弹铗”“雍门鼓琴”“孟尝君”等典故在诗歌中的集中出现显示出孟尝君形象在诗歌领域已经具有了更为深厚的文学内蕴。在史传、类书、表、状等文体之中,对孟尝君典故的收录和使用也较为常见。唐代文人对孟尝君的词条和典故进行了统一的整理和分类,不仅限定了孟尝君典故的内容及使用,也使得孟尝君的故事成为了普遍认同的文学典故,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广大文人对孟尝君的认可与接受,如《北堂书钞》《白氏六帖事类集》等。不同以往的是,唐代文人对孟尝君形象的接受更主张“缘情”,他们用自己的身世与经历,对孟尝君故事与形象作进一步的过滤与加工,使得孟尝君的形象更加“理想化”,也让孟尝君形象的接受与阐释在唐代呈现出重感遇共情、重文化塑造的阶段特点。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孟尝君形象的接受是逐渐进入了文学领域,那么唐代文人则让孟尝君形象的阐释与接受全面走向了文学领域。从先秦至唐代,以孟尝君及其门客为核心的孟尝君形象接受,在文学领域的接受逐渐成熟,并拥有了一个文学符号所具备的意义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直播逐渐垂直细分化,一种被称为“学习直播”的新型慢直播形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在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直播中,主播只是做题、看书或背诵,与观众鲜有互动,却吸引大量用户成为固定观众,还有部分观众在接触学习直播后成为学习主播。“学习直播热”的背景下,有必要探究用户使用直播开展学习活动的动机。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搜集材料。在描述学习直播概况的基础上,探究包含
《风云初记》是孙犁的代表作,《三里湾》是赵树理的代表作。孙犁《风云初记》和赵树理《三里湾》都入选了2019年“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系列丛书。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语篇中分析问句,通过研究赵树理和孙犁在使用问句中形成的种种言语类型差异,可以发现,《三里湾》在使用问句时擅长使用反问句,假性问的比例大于《风云初记》,语气更为强烈;在复合标记问句中,《三里湾》中的问句与语气词“呢”搭配最多,更具深
外貌功能性内化,是指个体接受当前社会对高外貌吸引力的优势现象,并将其纳入自己对外貌吸引力的观念和管理行为的过程,是社会理想外貌内化(internalizaiton of societal ideals of attractiveness)的一个方面。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特征的理想外貌内化的形成和影响,对外貌功能性的内化研究还很少,也未有较可靠的测量方式被开发出来。本文致力于编制一个简明的外貌功能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痛点与治理难点,伴随着我国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愈发成为舆论焦点。《中国青年报》长期以来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群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报道风格与特色。本研究以1991年至2020年间《中国青年报》有关未成年人违反犯罪案件的新闻报道为例,立足于话语研究基本范式,揭示《中国青年报》未成年人案件新闻报道的话语特征、结构与策略、意义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话
如今,移动端设备的发展催生了各式各样的app,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传递视频和图像的绝佳载体。各大城市迅速出现一批以街拍为生的摄影师,通过图像和视频拍摄街头的“时尚达人”,分发于社交网络之中。随着城市街拍的发展,街拍逐渐固定在城市的某一特定地标中,例如聚集在太古里的成都街拍,聚集在观音桥北城天街的重庆街拍,聚集在西湖湖滨的杭州节拍等。2020年7月,成都太古里叫停街拍,要求整改街拍中庸俗、低俗、
菲利普·迪克(Philip K.Dick,1928—1982年)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以丰产著称。批评家常常因他出色的创作能力和深邃的思想而将他与卡夫卡、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相提并论。他也是第一个作品入选“美国文库”系列的科幻作家。人们很早便意识到诺斯替主义在迪克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他后期的小说创作中。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作品,致力于探讨迪克如何在文本层面实现其个性化的诺斯替书
婴儿观察训练是一种针对咨询师的训练项目,受训者进入婴儿家庭进行观察,能够帮助受训者更好地反思,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与专业技能。本研究旨在探究婴儿观察训练结束后受训者的体验与获得的增益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探索不同完成程度的受训者收获的不同,分析了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帮助受训者完成训练的因素。本研究分为三部分,在研究一中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受训者的特征。在训练开始时,使用社会认知视频量表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电子游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消遣之一,如时下流行的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均属于动作类电子游戏,这类电子游戏需要玩家在面对快速移动或高度变化的目标时需要进行强大的外围信息处理,在警惕性监控的同时需要跟踪多个目标,并且能够始终在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注意力之间切换,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行动。因此,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动作电子游戏与玩家认知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关联,如空间
分立于传统社会结构两端的阶层——士与商,在明中叶以后流动加剧,已然构成今人关注这段历史时无法避开的重要社会现象。居于明中期向后期过渡历史阶段的嘉靖至万历朝,由于特殊时代氛围的烘托,这一社会现象尤为典型,士、商两阶层的互动和联系不仅更加频繁,而且就历史时限看,现象相对集中。当处于士人阶层中的文人置身于这一极富时代特征的关系格局中时,意味着当时的文学生态、文学文本,亦即整个文学面貌乃至文学史的书写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