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亲属关系成为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探讨

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70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一直是不作为犯罪理论的聚讼焦点。作为义务是成立不作为犯罪的必要条件,但却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确定义务存在与否的重任就落在了刑法理论的肩上。然而,不作为犯罪的传统义务来源理论,由于其固有的缺陷而受到了司法实践的挑战。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部分判决认同传统理论,坚持形式的判断标准;而部分判决却突破了传统理论,坚持实质的判断标准。为了防止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再次发生,刑法理论必须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由于这些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大都集中于夫妻关系或同居恋人关系中,本文就在这些现象的基础上,将讨论对象扩大到亲属关系,面对传统义务来源理论的困境,针对司法实践无所适从的现状,探讨亲属关系成为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相关问题。在查看资料过程中,发现针对司法实践相关案件的刑法论著,往往或集中于夫妻之间见死不救;或着眼于论述道德义务是否应成为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本文将讨论视角对准亲属关系,不仅涉及夫妻之间的见死不救,也涉及道德与刑法的关系,以希能够找到解决目前理论困境的新路。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目前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理论的困境。从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现象出发,说明传统义务来源理论的滞后,难以满足实践需求,摆出传统理论面临的困境。第二部分:大陆法系不作为犯罪义务理论。本章介绍大陆法系不作为犯罪义务理论,包括形式作为义务理论、实质作为义务理论与等价性原则,并通过对大陆法系不作为犯罪义务理论特征的描述,说明其借鉴意义。第三部分:亲属关系纳入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条件。本章主要说明将亲属关系纳入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也符合道德义务法律化的条件。第四部分:亲属关系纳入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根据。从报应与功利两方面论述,亲属关系纳入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根据——即犯罪化的正当性根据。本章主要阐述了,部分亲属之间的不作为行为,在客观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惩罚不作为犯罪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法益。从保护法益的目的出发,亲属之间具有保护法益的关系时,行为人的不作为才是侵害了法益。笔者通过对亲属关系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说明部分亲属之间具有保护法益的关系。第五部分:亲属关系成为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限度。本章主要论述刑法谦抑原则在道德与刑法关系中的应用。道德与刑法关系的常态——出罪,即对于反道德的行为,刑法越来越宽容;道德与刑法关系的例外——入罪,亲属关系成为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恰恰是属于例外。因此入罪的理由与限度是本节重点详述的对象。本文将应当纳入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亲属关系的范围限于:夫妻、父母子女及承当类似父母子女功能的其他亲属关系(比如祖父母与孙子女)。第六部分:亲属关系纳入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定罪问题。本章结合相应案例,分析亲属关系成为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定罪原则即等价性原则。
其他文献
经济犯罪的巨大破坏性要求刑法加强对经济秩序的维护,但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又要求刑法为经济自由而保持谦抑的价值取向。这就使得近20年我国经济犯罪的态势呈现出一个值得探究
通过总结当前住宅市场的新形势与新变化,呼吁《住宅设计规范》和《住宅建筑规范》中应收纳单居住宅套型并规范其设计标准、统一住宅阳台面积计算的标准,对比《住宅建筑规范》
当前社会雇佣犯罪现象猖獗,雇佣犯罪案件层出不穷,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当然,这是转型期社会整体道德的滑坡、唯利是图的金钱观、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梦”,它已成为一种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中国梦强调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相结合,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指明了我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