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专用动量词研究对象,对其方言分布、与普通话的异同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描写、分析与对比,同时,还对方言中用法丰富的、三个动量词“盘”“餐”“道”从地域分布、历时演变、语法功能、语义特征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个案探究。根据语义特征分,我们将动量词为计数动量词、持续动量词、整体动量词、空间动量词、其他动量词五类。根据与普通话的对比,又将每类再细分为三类:A类,普通话中也有,且方言中和普通话中用法相同;B类,普通话中虽有,但方言中的用法和普通话中不同;C类,普通话中基本没有,只有方言中有。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从总体上看,现代汉语方言中整体动量词最为丰富,不仅总体个数多(5个),在具体使用上,也是情况各异:有的是普通话与方言完全相同,如“遍”“顿”;有的普通话和方言中虽都有使用,但用法有别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场”,有的只出现在方言中,如“绽”“餐”;计数类动量词和持续类动量词,普通话和方言使用差异不大,大部分都是既可用于普通话中,也可用于方言,且用法无别,只有少数的如“下”“番”在普通话与方言中有一定差异;空间动量词、其他动量词只有则更多出现在方言中,普通话中仅有的几个如“趟、轮、盘、道”等,用法和方言中也有一定的差别。“盘”“餐”“道”动量词,普通话中基本不使用的,但在方言中却分布广泛,除语法功能基本没有区别,都可以与数词一起做状语、补语外,它们的方言分布、具体搭配及语义特征各异。从方言分布来看,动量词“盘”“道”都是主要分布于北方方言区的一些方言点,而动量词“餐”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在汉语七大方言区内,除了湘方言和闽方言以外,其他方言区都有使用。从产生时间看:“道”最早,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盘”“餐”均产生于明清时期。从来源看,有些来源于名词,有些来源于动词,但都是名量词重新分析的结果。动量词“盘”产生于明清时期,来自于名量词“盘”的重新分析;动量词“餐”的演变路径为:动词“吞食”——名词“用来吞食之物”——称量食物的名量词——称量进食动作的动量词——称量“遭受”义动词“吃”及其他动词的动量词——称量打骂及言说等行为动作的动量词;“道”其作为名量词基本语义特征是之一[+轨迹/印迹],是其进一步演化为动量词的语义基础。从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来看:“盘”在搭配对象上,不仅可以称量棋类、游戏类相关动作,还可以称量一些表示一般动作行为的动词。其语义特征是具有“浑然一体”“轻松喜悦”的的意味,口语色彩浓重。“餐”在搭配对象上,可以搭配饮食类、责骂类、言语类、行走类以及其他一般行为动作。不同方言中其语义共有五类:近似于“顿”,带有“累计量较大”“动作整体性强”的特征;近似于“场”,带有“累计量较大,而且经历时间较长”的特征;近似于“趟”“次”“回”,带有“费时费力”特征;近似于“遍”;近似于“口”、“下”。“道”常搭配“行走类”“工序类”及其他日常行为动作如“洗”“讲”“寻”等,用法较为广泛,并且一般动作次数较多。与“工序”类搭配时,含有“复杂”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