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顶峰之作,书中涉及的多项礼俗描写生动、深刻,不仅刻画出儒林中知识分子的神情百态,而且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世情状况,是一幅寄托作者思想的风俗画,因此对书中的礼俗描写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大部分,主要对书中着墨较多的三大礼俗:婚礼、丧礼、祭礼进行分析和研究,分别指出三大礼俗在书中的具体描写,透视这些礼俗描写在书中的作用,并试图挖掘其深层意蕴。绪论主要是介绍古代的礼与俗,从总体上介绍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回顾了《儒林外史》中礼俗描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阐释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并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方法和写作思路。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综述《儒林外史》中的礼俗描写,从宏观上把握书中的各项礼俗描写,指出其描写的多样性、深刻性及艺术性特点。第二章为《〈儒林外史〉中的婚礼》:第一节,首先简要介绍古代婚礼的内容、目的和作用,其次结合“六礼”程序分析书中各处具体的婚礼描写。第二节,揭示书中婚礼描写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明清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表现在有勇有谋的沈琼枝、漠视贞节观念的王太太和追求梦想的聘娘三个女性的婚礼描写上;第二,反映当时奢靡趋利的社会风气。主要通过书中有关重排场、重财婚、财婚对门第婚的冲击等婚礼的描写,如鲁小姐婚礼的排场壮大,鲍廷玺之母为了王太太的财物而撮合儿子与之结婚,盐商与翰林联姻等等,反映出当时奢靡趋利、追求功名富贵的社会风气;第三,分析当时妾的地位。从书中纳妾的描写可以看出纳妾不成礼,妾多出身低微等状况;探析纳妾的两大原因,一是好色,二是承嗣;从严监生之赵氏妾身上透视妾的命运与出路,即扶正或生子;最后分析作者借书中人物杜少卿之口表达对纳妾的看法。第三节,分析书中婚礼描写的作用:第一,以戏剧性的婚礼来增强讽刺效果,如通过严贡生娶媳讽刺其悭吝至极的性格,通过鲁小姐婚礼中的几个不和谐的小插曲讽刺了鲁家痴迷八股的愚昧,及那些一心想靠考科举追求功名富贵的迂腐之人;第二,立体化的塑造人物形象,作者安排了几个有二次婚姻经历的人物,像匡超人的停妻再娶、鲍廷玺的违礼续娶、牛浦郎刚开始的简朴婚礼,这使得这些人物形象都富有立体感、性格多样化。第三章为《〈儒林外史〉中的丧礼》:第一节,概述古代重丧事的传统,原因主要有灵魂不死观、祖先崇拜意识、中国的重孝意识等;按照丧葬礼程序分析本书中的具体丧礼描写。第二节,揭示书中丧礼描写蕴含的文化意蕴,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反映人文精神的缺失,对孝悌等美好传统的呼唤,如范进的伪孝、权勿用的无赖式假孝、荀玫丁忧企图匿丧的丑行,这与王冕的至孝尽礼、杜少卿的大孝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探讨风水问题,对惑于风水迷信现象的批判。作者对风水采取两面的态度,他对一些堪舆术有着适当的肯定,但是痛恨和批判那些信口胡诌、宣扬风水与功名富贵挂钩的迷信之举。第三,揭露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明清时期丧礼既有奢靡的闹丧之风,如荀玫之母、范进之母去世时都有十分风光的丧礼,但同时还有许多贫苦大众无力举行丧葬礼,“厝棺”现象也是贫困的表现。第三节,分析书中描写丧葬礼俗的意义:第一,增强讽刺效果,深化主题,如严监生之妻王氏的丧礼就采取了悲喜交融、插科打诨的讽刺艺术,鲁编修和范进之母都是因喜极中痰而亡,是对功名富贵的绝妙讽刺;第二,丰富的塑造人物形象。如牛老儿的丧礼表现了两位老人淳朴真挚的感情;鲍文卿的丧礼表现了向鼎与鲍文卿的深情厚谊;萧昊轩之死表现了父子两人的忠与孝。第四章《〈儒林外史〉中的祭礼》:介绍了古代祭礼的内容、目的与意义,接下来主要论述了三次祭祠活动。第一节,南京祭泰伯祠大典,首先描述了祭祠的准备过程,其次探讨祭泰伯祠的文化意象,包括礼让精神、和谐精神、“敬”及以德化俗,最后分析祭泰伯祠的影响和反思。第二节,五河县祭节孝祠,分析了书中关于祭节孝祠的具体描写,剖析作者对势利描写深刻的原因。第三节,徽州祭烈女祠,主要分析祭烈女祠的现象,探析作者创作的原型根据,最后据书中的烈女描写浅探明清妇女的贞节观。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总体说明对这三大礼俗描写的研究对理解全书及书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