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运用中医学理论和现代检验技术,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中医证型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血脂的相互关系,探索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诊断、治疗及用药监测等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01月至2015年03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和中医科的10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空腹血糖测定结果、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血脂测定结果等临床资料,运用SPSS19.0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运用均数、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运用例数、率描述分析各项指标;各证型两两样本间检验指标的比较使用t检验,运用单因素ANOVA分析进行证型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 收集的100例DPN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气虚血瘀证45例(45%)、阴虚血瘀证15例(15%)、肝肾亏虚证25例(25%)、痰瘀阻络证11例(11%)、阴阳两虚证4例(4%)。各中医证型的指标运用统计学处理显示:痰瘀阻络证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阴阳两虚证(P<0.01)。阴阳两虚证的血浆粘度明显低于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P<0.01),并低于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P<0.05)。痰瘀阻络证的全血高切还原粘度明显低于肝肾亏虚证(P<0.01),并低于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P<0.05),与阴阳两虚证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的压积高于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P<0.05),与痰瘀阻络证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血瘀证的红细胞变形指数tk高于阴阳两虚证(P<0.05);痰瘀阻络证的红细胞变形指数tk明显低于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P<0.01),并低于气虚血瘀证(P<0.05)。各证型的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患者血脂水平均比正常人高,各证型的血脂代谢异常多表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阴虚血瘀证的总胆固醇高于阴阳两虚证(P<0.05)。各证型的甘油三酯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肝肾亏虚证(P<0.05)。阴虚血瘀证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阴阳两虚证、肝肾亏虚证(P<0.05)。结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与性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血脂等客观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客观联系: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最为常见,男性患者以气虚证为常见,女性患者以阴虚证为常见。2.痰瘀阻络证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值水平最高,临床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痰瘀阻络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积极意义。3.痰瘀阻络证的血浆粘度升高最明显,检测血浆粘度对痰瘀阻络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积极意义,为虚证与痰瘀证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以阴虚血瘀证升高最明显,与消渴阴虚燥热、血热血行不利相符;痰瘀阻络证的红细胞变形指数tk下降最明显,意味着痰瘀的出现可能降低了红细胞的变形能力。4.各证型的血脂代谢功能异常多表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不同程度升高,“瘀或痰瘀”证与虚证相比检测结果更高;气虚血瘀证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最为明显。5.利用现代检测技术可以支持中医辨证分型,对中医诊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用药监测具有积极意义。6.虚实夹杂证与虚证之间存在可比性,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检测可以支持血瘀证或者痰瘀证的诊断或者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