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Bell氏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针为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与Protmann简易评分的变化,进而探讨电针对Bell氏面瘫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电针治疗Bell氏面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面瘫患者,均来源于2016.01-2017.12马鞍山市和县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面瘫患者。并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将上述60例面瘫病人分成电针治疗组30例和普通针刺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实行普通针刺治疗;不同的是,治疗组加用电针治疗,分别在患侧阳白和攒竹穴、患侧地仓和承浆各接一对电针,波形选用疏密波,频率设定为5-10Hz,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度。其余穴位均不接电针。对照组仅使用针刺治疗,不接电针,两组针刺所选穴位、治疗时间及操作手法相同,均为30min/次,1次/d,6次/w,7d/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针刺手法均行平补平泻法。本研究采用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及Protmann简易评分法作为疗效评价标准。两组患者分别在每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及整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用以上评定标准量表实行疗效评定。治疗结束后,对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资料,选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得出结果。结果:1.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两组间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即各组内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p<0.01),差异均非常显著;治疗后两组间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具有可比性,采用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且电针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2.两组患者Protmann总评分比较,治疗前总评分比较(~#P>0.05),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内比较(*p<0.01),两组间Protmann总评分比较(~●p<0.01),统计学差异显著,说明电针疗法和普通针刺疗法均能降低两组患者Protmann总评分,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Protmann各项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组内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唯有对照组中,“动鼻翼”症状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各症状评分具有可比性;且两种治疗方式均可以改善患者表情肌瘫痪症状;但对照组对患者“动鼻翼”症状改善不如电针组明显。4.两组患者分别在第1、2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第1疗程结束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说明不能判断两组患者在第一疗程结束后哪一组疗效更好,第二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愈显率有差异,且采用电针治疗组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5.两组总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愈显率比较(P<0.05),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电针组临床愈显率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1.电针疗法和单纯针刺疗法对Bell氏面瘫均有治疗效果,均可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2.电针疗法较单纯针刺疗法治疗Bell氏面瘫疗效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