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地区集中于我国的西部,由于历史、自然地理、文化等因素,使得这些地区与汉族集中的东部地区始终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以国家为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多民族地区经历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迁。民族学、人类学尤其关注现代化进程中小型社区的变迁,在变迁研究的个案中,描述传统文化发生的各种变化,探析发生变迁的原因,解释文化变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在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框架内,以二道桥巴扎为例,对其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变迁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并试图提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集市研究的思路和认识,从经济人类学的视角认识二道桥巴扎的变迁,即从文化的角度描述巴扎中的物质和经济事件、商人的经济行为及互动关系,以发现和解释其内在意义。本文基于笔者在二道桥巴扎的田野调查,由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缘由、文献综述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调查对象、田野调查点概况及选点依据。第二章制度与二道桥巴扎变迁,主要介绍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相关政策对二道桥巴扎的影响。第三章商业行为与二道桥巴扎变迁,描写商人的经济行为、经济活动及宗教生活等发生的变化,分析商人行为变化的文化原因。第四章商业精神与二道桥巴扎变迁,主要以商人的传统经商观念的变化为叙述主线,探讨商人对市场经济的文化适应。第五章二道桥巴扎变迁的经济人类学认识,运用经济“嵌合”于社会的理论解释二道桥巴扎的变迁;用普莱特纳对“个体化”经济关系的观点解释维吾尔商人传统商业文化的变化。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二道桥巴扎是多民族地区的一个缩影,它的变迁过程揭示了一种特质性现象:传统文化没有在现代化进程中被“消灭”,而是与现代文化存在着一个互动适应的过程。同时本文的研究也说明了在多民族地区现代化的研究中,对于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需要破除非此即彼的认识思路,并且在讨论经济现象时,人类学特别是经济人类学的认识是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