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取临床上的患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吸烟将其分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两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基础治疗效果,观察并比较两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损害在前后牙的严重程度及其分布情况,记录数据并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来阐述吸烟对慢性牙周炎的影响,继而对慢性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实验对象的选择:选取临床上患慢性牙周炎的病人60例(均为男性,年龄30~60岁,且年龄分布均匀),其中吸烟的患者30例,非吸烟的患者30例。病例纳入标准:全口牙齿至少有1/3以上的位点牙周袋深度≥4mm,牙槽骨丧失≥2mm,全口牙齿不少于20颗,全身无系统性疾病史,1年内没有接受过专科治疗并且3个月内没有应用过抗生素,排除有咬合创伤和有拔牙指征的患牙,吸烟患者还需有10年以上吸烟史且均吸烟量≥10支/天。实验方法:1向患者说明情况,在经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临床牙周检查,并记录全口牙各个位点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2对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消除咬合创伤以及口腔健康教育等。嘱患者6~8周后复诊。3患者复诊,对其牙周状况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再次进行治疗。嘱患者6周后复诊。4患者复诊,对全口牙齿各个位点的各项牙周指标再次进行记录。5将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实验二实验对象的选择:选取临床上患慢性牙周炎的病人120例(均为男性,年龄45~60岁,且年龄分布均匀),其中吸烟的患者60例,不吸烟的患者60例。病例纳入标准:全口牙齿至少有1/3以上的位点牙周袋深度>4mm,牙槽骨丧失≥3mm,全口牙齿不少于20颗,全身无系统性疾病史,1年内没有接受过专科治疗并且3个月内没有应用过抗生素,排除有咬合创伤及有拔牙指征的牙齿,吸烟患者还需有10年以上吸烟史且均吸烟量≥10支/天。实验方法:1向患者说明情况,在经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临床牙周检查,并记录各个位点的各项牙周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2将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果。结果实验一在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非吸烟组患者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吸烟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组患者出血指数的治疗效果与吸烟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无论在前牙还是后牙,非吸烟组患者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要明显好于吸烟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前牙还是后牙吸烟组患者的出血指数要好于非吸烟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吸烟组患者口内前牙的各项牙周指标包括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及出血指数均低于后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组的患者口内除了前牙的出血指数低于后牙,探诊深度、附着丧失以及菌斑指数与后牙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前牙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以及菌斑指数的差值明显大于两组患者后牙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牙周基础治疗确实能对慢性牙周炎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其对吸烟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不如对非吸烟的患者产生的疗效显著。2吸烟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损害比非吸烟的患者要重,尤其体现在前牙。3吸烟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出血情况好于非吸烟的患者。4吸烟影响了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损害在口腔内的分布。以上结论可以作为吸烟会对慢性牙周炎造成影响的依据,从而对临床上慢性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做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