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生物入侵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讨论的焦点话题,是导致原生物种灭绝、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不少物种主要通过船只的压载水和随船木质包装材料(Solid wood packing materials,SWPM)携带这两种方式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之中,从而导致了生物入侵。进入千禧年之后,中国每年的生物入侵数量逐渐增加,然而关于海洋外来物种的研究甚少。在上述背景之下,对我国进口的原木疫情进行分析,对我国沿海的港口进行物种入侵的可能性评估,并通过分析入侵/抵达我国港口的外来生物与海运船舶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找到我国沿海省份的港口中,最容易发生生物入侵的港口所具有的特征因子,为未来我国港口的检疫工作提供预警。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找出影响港口有害生物数量的各种重要因素。基于上海海关提供的的我国港口有害生物的相关数据和我国沿海各省的港口相关数据,一方面,通过整理、筛选和核实原始数据,对我国的原木疫情和港口的物种入侵可能性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进境港口的截获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进境原木疫情分析结果表明,从2007年-2017年,我国主要港口截获的有害生物数量呈现先飞速增长再到近年来总量逐渐稳定的趋势;在六个大洲(除南极洲)来源的木质包装材料中,我国港口截获的有害生物总量最多的是非洲地区,多为蛀干害虫。仅2017年,非洲地区截获的有害生物数量约为南美地区的8倍。(2)我国11个省的主要港口生物入侵的可能性评估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条件对港口生物入侵的影响较大,进一步细化指标后,发现港口气温、港口船舶访问度和投资支持度的影响较大。综合来看,广东省的港口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辽宁省的港口得分较低,港口安全值得警惕。(3)最后,采用了Stata 15软件工具,以2007-2017年到达我国各港口并被截获出有害生物的船舶运动数量为研究对象,根据地理位置将世界126个国家分为6个大洲,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原型,将船舶所属的贸易国与我国每年的人口数量、GDP总量、地理距离、当年汇率、是否有共同语言、是否相邻、是否是沿海国家等因素作为变量因子,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阐明了船舶运动次数和海洋生物入侵发生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从贸易源头来讲,各个大洲的GDP总量及人口数量、各国的汇率、是否使用同一种语言、土地是否接壤、是否是沿海城市等因素都对贸易中截获有害生物的船舶运动次数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在1%的置信度下,中国的经济规模、人口的总量与截获有害生物的船舶运动次数呈正相关;在1%的置信度下,各个大洲到中国的距离远近与截获有害生物的船舶运动次数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