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世界各地发生事件的信息。人们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交往方式,逐渐习惯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在等车、坐地铁等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碎片化的判断和推理,在短时间内做出具有碎片化特点的决策。这种建立在碎片上的新型思维模式就是所谓的“碎片化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效用,但在很大程度上隔绝了认识对象与外界事物的有机联系,做出的决策往往不再是完整的、理性的、负责任的。在技术哲学视野中分析“碎片化思维”,有助于人们发掘其形成的深层因素,从而找到解决方案,合理发挥其效用,规避其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消极影响。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碎片化问题的研究进行分析整理,了解信息时代思维模式的变化、碎片化思维特征以及整体性思维训练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其次,结合现代信息社会中各种思维问题的表现,给予碎片化思维以技术哲学层面上的定义,并整理出其“不易整合”、“各个环节都具有‘碎片化’特点”以及“难以自我修复”三个特征。同时,依据碎片化思维对现代社会造成整体化思维的消解、集体主义观念的消解以及阻碍个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分析造成碎片化思维的信息技术、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心理因素。之后,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碎片化思维,指出认识主体存在碎片化思维习惯,社会上存在知识结构和评价途径的碎片化特征,二者在认识过程中相互影响,从而造成思维的碎片化现象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易于被忽略。最后,通过对碎片化思维的上述分析,总结出规约碎片化思维的有效途径:从技术设计角度,倡导负责任创新,融入整体性思维模式,约束碎片化信息的产生;从教育角度应该加强素质教育、哲学教育以及家庭中的规范教育,避免纠偏机制的缺失;从社会背景角度,规范信息传播途径和选择机制,在网络世界和人才选拔机制中鼓励整体性思维,从而降低碎片化思维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