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凹腔造型机械密封环表面的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ljia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机械密封问世以来,机械密封的技术进步已相当可观。但是,随着可允许排入环境中密封液体量标准的提高,传统的接触式机械密封,因为其自身的缺陷,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性能要求,需要探索新的密封方法,研发新型机械密封产品。为此,零泄漏非接触式高性能机械密封孕育而生。本文以实现机械密封的非接触与减少泄漏为目标,提出在密封环端面进行微观凹腔设计加工,运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中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理论方面。首先分析了零泄漏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并由此推断,机械密封环表面规则的以微坑形式存在的表面微结构,可被用来提高与其相配环表面的润滑性能和密封性能;然后,对比分析了几种微造型加工方法,表明激光表面微造型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优势;接着,应用CFD软件Fluent,对环端面凹腔机械密封的润滑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凹腔及周围区域能产生流体动压效应。  二、试验方面。首先运用激光微造型的加工设备,并采用“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特殊加工方法,加工制备了微造型机械密封环样品;然后,通过试验对密封和摩擦性能进行分析,对造型环以及未造型环在这方面性能上的差异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凹腔造型密封在一定工况范围内无泄漏,密封性能和摩擦性能要明显优于未造型的机械密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低压时摩擦小而泄漏量较大,高压低速时泄漏量小而摩擦较大。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增强和能源问题突出,汽车发展也面临着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一直以来,传统的汽车发展以消耗燃油为基础,但这种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电动汽
油井在开发过程中,随着地下流体的不断采出,剩余储量不断减少,油藏能量不断下降,日产油量总是下降的,油井在结束一段时间的稳产期后,后期产量必然会进入递减阶段,不同生产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