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为常绿乔木,是华南沿海地区种植最多、种植面积最广的防护林树种,在我国沿海的防护林构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进一步优化木麻黄的品种对防范台风等极端天气以及减缓风沙侵袭伤害、改善海岸生态环境、提升沿海滩涂资源使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长期的连栽经营已经严重制约了木麻黄林的可持续发展,且由于绝大部分的木麻黄林品种比较单一,群落中的林分结构比较简单,导致林分的抗逆性也较差,久而久之,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地养分不断减少,种内竞争不断增强,木麻黄林地地力衰退、木麻黄林的衰退现象越发明显。前人从品种退化、土肥养分循环、逆境胁迫遗传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加剧、自毒胁迫等多个角度考虑了影响制约木麻黄更新换代的原因,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化感作用对木麻黄幼苗更新困难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植物内生真菌作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范围地存在于植株体内,对植物的微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与寄主植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且在不同的植物之间或者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之间内生真菌的种类、数量、活性等都可能存在差异,植物与内生真菌之间的关系处于长期协同进化。为探寻木麻黄内生真菌对木麻黄自毒胁迫可能存在的缓解效应和机制,以福建沿海木麻黄栽培面积最大的“惠安1号”无性系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测定CK、12.5、25、50、100、200mg/L浓度下两种短枝木麻黄根系化感物质(1.儿茶素;2.3-O-咖啡酰基羽扇豆醇)胁迫对感染和未感染内生真菌的短枝木麻黄幼苗的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内生真菌对宿主有促生作用,能进一步提升植株的抗逆性,在感染内生真菌后,在CK、12.5、25、50、100和200 mg/L这6组不同浓度儿茶素处理下短枝木麻黄的根系总长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系表面积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同一儿茶素浓度胁迫下,地上部分生物量下降幅度大于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增大,短枝木麻黄幼苗EI比EF的根系活力、游离脯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CAT含量、丙二醛含量、SOD等生理生化指标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而在CK、12.5、25、50、100和200mg/L这6组不同浓度3-O-咖啡酰基羽扇豆醇胁迫下,短枝木麻黄在感染内生真菌后,根系总长分别增长、根系表面积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地上部分生物量下降幅度都大于根系生物量下降幅度,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CAT含量、丙二醛含量、SOD也不同程度地提高,感染内生真菌与未感染内生真菌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总体上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逆境往往会使植株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破坏氧代谢和清除的平衡,从而对植物生长造成破坏。面对过量活性氧的迫害,植物一般会通过酶系统和非酶系统反应来减轻或消除伤害。在本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保护酶CAT、SOD的含量在感染内生真菌后的活性不断提升,从而达到加快清除活性氧的作用,缓解化感物质对植物造成的不良影响,由此推测,短枝木麻黄能够通过酶系统反应来缓解化感物质对植株的迫害。非酶系统的反应目前研究还较少,从本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不同浓度儿茶素和3-O-咖啡酰基羽扇豆醇胁迫下,染菌的短枝木麻黄幼苗在根系表面积、根系总长以及生物量方面与未染菌的短枝木麻黄的数据相比都产生了一定的促进影响,染菌与未染菌的数据也总体上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在两种化感物质的胁迫下,染菌幼苗的根系总长和根系表面积都比未染菌的有所增长,根冠比也有所提升,说明化感物质胁迫下,植物也会通过非酶系统的反应来应对外界的胁迫,今后也必将成为短枝木麻黄提升抗逆性,解决二代更新困难的重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