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护士长工作倦怠的现状,并在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路径分析模型,进一步揭示护士长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的作用关系。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出依据。方法:本研究从石家庄、哈尔滨两地选取7家三甲级医院。对现职临床各科室(病区)、门诊各部门及后勤科室的251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工作倦怠问卷、16-PF人格量表及护士长一般情况问卷为工具进行调查。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护士长的工作倦怠水平较高,高度倦怠的护士长人群比例样本总数的36.9%。以Maslach制定高倦怠组的临界值为标准,护士长样本中人格解体的检出率为47 %,在成就感降低上的检出率为45%,在情绪耗竭上的检出率为48.6%。2护士长的人口学因素分析结果为:在年龄层面上,41岁以下的护士长的情感耗竭得分显著高于41岁以上的护士长;人格解体维度上,34岁以下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的得分;个人成就感维度上,34岁以下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在工龄层面上,在情感衰竭维度上,<10年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的两组;10-20年得分高于工龄>20年组;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维度上,<10年组倦怠高于其他两组;在任职时间层面上,情感衰竭得分由高到低的分排列是<5年组、6-10年组、>11年组;人格解体维度上,<5年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后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个人成就感维度上,<5得分显著低于11-15年组。在学历层面上,情感衰竭维度上,大专学历护士长得分要显著高于本科组;在人格解体维度上,中专组与大专组得分均高于本科组;个人成就感维度仅仅是中专组低于本科组。在职称层面上,不同职称的护士长工作倦怠方差结果未见显著差异。3对各个维度主要起预测作用的人格因素有:情感衰竭维度上有A、Q3、B、I、F、O、C七个变量,其中A因素单独解释量最高,达到23.1%为情感衰竭的主要预测变量。A、Q3、B、F、C与情感衰竭负相关。O、I与情感衰竭正相关。对护士长人格解体有预测力的人格变量有六个,分别是I、G、L、O、F、C这六个变量可联合预测护士长人格解体总变异量的36.2%。其中I因素单独解释量最高,达到16.2%,为人格解体的主要预测变量,I、G、L、O、F、C依次投入时,对因变量的解释增加顺次为8.7%、5.5%、3.8%、2.2%、1.5%。其中I、L、O可作为人格解体的正向预测指标。G、F、C与之相反。对护士长个人成就感有预测力的人格变量有四个,为B、A、C、L这两个变量可预测护士长个人成就感总变异量的29.2%。B因素单独解释量最高,达到14.6%,为个人成就感的主要预测变量。这四个因素得分越高,成就感越高。4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各个因素与工作倦怠的各个维度均显著相关(p>0.01)。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工作倦怠递增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结论1护士长工作倦怠为高度工作倦怠的人群比例占样本总数的36.9%,倦怠程度较为严重。2护士长的年龄、工龄、任职时间及学历的不同工作倦怠亦不同。年轻、工龄少、任职时间少、学历低的护士长工作倦怠水平高。提示在选拔护士长中应该考虑其工作年限、学历及经验的积累。3研究结果证实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护士长的人格与工作倦怠中存在着中介作用。应对方式在人格与社会支持中也起着中介的作用。4护士长的乐群性对情感衰竭起直接作用,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及客观支持对情感衰竭其间接作用,为对情感衰竭起主要预测作用的人格因素。在人格解体维度,护士长的敏感性为预测力最大的人格因素。智慧性是对个人成就感作用最明显的人格因素。人格分析提示,护士长的乐观、聪慧、情绪稳定、感受性低等个性可以减免工作倦怠的发生。5人格对工作倦怠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通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间接作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是人格作用于工作倦怠的中介变量。变量间的具体作用机制如下A、I、Q3、F对情感衰竭直接作用, A、I、Q3也通过消极应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间接作用于情感衰竭。I、G对人格解体直接作用, I、L、O也通过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各个因子间接作用于人格解体。A对个人成就感直接作用,A、B、C、L通过主观支持、积极应对、支持利用度间接作用于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能预测护士长的情绪耗竭水平,消极应对越多,护士长的情感衰竭水平高。相比之下,积极应对更能预测护士长的个人成就感。积极应对对护士长的情感衰竭没有显著影响;消极应对对护士长的个人成就感没有显著影响。从而说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关系,不是同一性连续体的两端,而是彼此独立的两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