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噬通常发生于真核细胞中,它主要是利用溶酶体内的酸性酶来降解清除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无用的生物大分子等,从而使得细胞组分再循环。适当水平的自噬作用能够维持细胞的存活,在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当自噬水平过高或过低时,都会促使细胞死亡。自噬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涉及一系列自噬调控基因atg (autophagy related gene)的参与,这些自噬调控基因在进化上是十分保守的。自噬调控基因Atg6首先在酵母细胞中发现,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三激酶复合物的形成,而该复合物主要功能是影响自噬体的形成。Beclinl即Bcl-2相互作用蛋白,是酵母细胞Atg6在哺乳动物的同源蛋白。研究表明:Beclinl不仅参与自噬体膜的形成,同时也参与了凋亡信号通路,也就是说Beclinl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介导凋亡与自噬两者信号通路发生交叉互窜,由此,大部分学者开始研究凋亡与自噬两者的相互关系,而作为共同参与两者信号通路的Beclinl基因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在鳞翅目昆虫细胞中也发现了和Beclinl同源的基因,被命名为类Atg6。由于目前对昆虫自噬与凋亡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尚少,而很多鳞翅目昆虫都是重要的经济昆虫,所以开展家蚕为代表的类Atg6基因功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家蚕细胞的类Atg6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在获得正确克隆的基础上,从而开始对类Atg6基因功能初探的研究。一方面通过构建带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来研究类Atg6蛋白的定位,实验表明:类Atg6蛋白在昆虫细胞质及细胞核中均有分布,并且在胞质中部分呈颗粒状分布;与此同时,Atg6蛋白在不同昆虫细胞系中表达点状化程度不同,并且以斜纹夜蛾为实验材料的研究表明,Atg6蛋白与细胞器线粒体不共定位,与细胞器溶酶体不共定位;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及纯化类Atg6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其特异性抗体,然后用放线菌素D处理不同鳞翅目昆虫细胞,用自制的anti-Atg6抗体内源性检测胞内Atg6蛋白,发现家蚕Bme细胞,斜纹夜蛾TH细胞以及棉铃虫Ha细胞胞内表达的Atg6蛋白均是完整的,没有发生特异性的切割,同时也对5龄棉铃虫不同组织器官Atg6蛋白表达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实验表明Atg6蛋白在棉铃虫的头部,中肠,脂肪体以及表皮中均有表达。同时,由于类Atg6基因属于低表达基因,并且转染效率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因此通过构建杆状表达系统使类Atg6蛋白的高效表达,从而进一步研究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主要是通过RNA干扰技术对细胞内源的类Atg6蛋白进行knockdown,从而进一步研究Atg6蛋白的功能,以及其对凋亡与自噬两种信号通路互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