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多种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频繁爆发给家禽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影响,而野鸟被认为与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许多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均在鸟类当中分离到。秋冬两季,候鸟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为不同地区的病毒之间的重组和重配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特别是其中的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与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关系。雁形目包括鸭、潜鸭、天鹅、各种雁类等游禽在内的约150个种;鸻形目含有鸻鹬类、鸥类和海雀类等涉禽在内的约350个种。这些鸟类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极为广泛,并且多数具有迁徙习性。本文通过对湖北地区重要淡水湖泊迁徙水禽进行禽流感病毒监测,了解禽流感病毒在越冬地的部分特点和流行特征,掌握候鸟流感病毒的进化规律与生物学特性,对于病毒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之间,在湖北省沉湖、洪湖和龙感湖共采集野鸟粪便拭子样本共计1699枚,并分离出H5、H6和H7三个亚型的病毒共11株,分别来自于鸬鹚、豆雁等6个不同的宿主。对于迁徙候鸟栖息地实地考察发现,不同季节在不同栖息地上样本鸟类新鲜粪便样本采集数量具有显著差异。地理分布上,样本采集数在食物充足、滩涂面积较大的湖北沉湖中各月个份都相对更多,月采集量在300至600之间;时间分布上,在月平均气温气温低于10℃的12月、1月和2月份,各个湖泊栖息候鸟的粪便样本的采集数量明显多于气温更高的11月份和3月份,表明了鸟类在地理和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对分离的病毒HA片段进化分析表明,三株H5N6亚型的病毒在分类上均属于clade2.3.4,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株H5N3亚型病毒为低致病性病毒。5株H6亚型病毒为欧亚株系野鸟来源,与北美来源的流感病毒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且具有相同的祖先。两株H7N7亚型病毒为欧亚株系来源,与2011年韩国野鸟身上分离的H7N9亚型病毒亲缘关系接近。对两株H7N7亚型病毒内部片段的进化分析表明,两株病毒是经过野鸟和家禽病毒重组而产生,其中两株病毒的PB2、PB1、HA和NP片段有共同的祖先,且PB1、HA和NP有着相同的进化路径。HAI实验显示两株H7N7亚型病毒均可以被H7N9抗体中和,且H7N7抗血清也能对H7N9病毒产生交叉反应。两株病毒在不同的细胞系MDCK和A549中复制状态良好,但是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病毒的持续感染能力各不相同,病毒在低温(4℃)和中性pH(pH=7.2)值条件下维持感染性能力为28天。对两株病毒内部毒力位点分析发现两株H7N7亚型病毒在若干个位点上均发生了毒力增强的突变,但对HA切割位点的分析表明两株病毒均为低致病性病毒,且对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离子通道抑制剂均敏感。BALB/c雌性小鼠身上的动物实验显示,两株H7N7亚型病毒感染的小鼠并没有表现明显致病症状,但在第1天第2天出现了2%–4%的体重丢失,病毒感染第3天小鼠体重恢复,并出现增长。对病毒感染的小鼠的呼吸道、肺脏、肾脏和肝脏进行的病毒检测均未能发现病毒。本文将通过对湖北省地区重要湖泊野鸟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和分析,来了解野鸟禽流感病毒的生态分布、流行规律及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为未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野鸟禽流感的流行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