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阐述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适用性,尤其是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众所周知,翻译本质上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工作,翻译活动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语言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尤其给翻译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功能对等是当代翻译领域提出的一大重要概念,它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非小说作品之一,《瓦尔登湖》被认为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的社会批判。该书作者梭罗将自己在瓦尔登湖边小木屋中两年多的生活经历做了详细的描写,在文中对自然,对人性有着独到的见解,阐述了个人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想。本论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框架,对《瓦尔登湖》徐迟和王光林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对两个译本的优缺点进行了评判,重点探讨两个译本在语言特征和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对比发现,作为该部作品的首部译作,徐译本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然而王译本在词汇、句法以及修辞等语言层面上更多地考虑了译语读者的审美需求,语言风格更为自然,能更好地再现原作的文化信息,实现与原作的切近对等。本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全文;第二章综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以及其他相关的翻译对等理论;第三章介绍作品《瓦尔登湖》、作者梭罗及两个中译本,重点介绍了原著的语言风格;第四章以功能对等为理论依据,在语言和文化层面上对两部译作进行比较;基于两个译本的差异,第五章讨论了两个文本的质量,并且分析了影响翻译方法选择和应用的可能因素;最后章节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作者认为,社会背景、译者目的等诸多因素影响着翻译的风格,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尤其要考虑语言和文化因素给翻译造成的影响。该研究也验证了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