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全长928km,水量充沛,其中流经张掖境内299km。千百年来,黑河在我国西部张掖荒漠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在涵养水源、改善区域气候、防治土壤侵蚀和抵御沙尘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然而,自6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黑河流域湿地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受损,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2009年至2011年期间,张掖市对黑河流域湿地实施了各项保护和恢复湿地工程,如“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恢复与治理工程”、“张掖亚行贷款甘肃(张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湿地保护工程”等,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本文以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的张掖北郊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比分析了湿地保护工程实施前后(2009年、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以说明生态保护工程实施的环境效益,并给出了进一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建议和对策。本文首先介绍了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相关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湿地的定义、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RS和GIS在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等,该部分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结合张掖北郊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利用联合国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创立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了一整套包括湿地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的张掖北郊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对湿地信息的提取,完成了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通过选取代表年份2009年和2011年这两年的数据来分析和评价张掖北郊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分析说明近年来对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的成效,并针对研究区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今后更好、更有效的实施湿地保护、恢复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